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喉嚨感覺長了東西 掛了好幾科都治不好 醫揭根本掛錯科!壓力造成錯覺

喉嚨有異感-身心科疾病-對症下藥-尤冠棠

李南燕 整理 2025/05/21 15:40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老是覺得喉嚨卡卡的,卻查不出病因,最後竟查出是心理壓力下產生異物感錯覺!身心科醫師在門診時遇上了這樣的案例。

 

身心科醫師尤冠棠指出,一名40歲男性喉嚨異物感反覆發作,跑遍各科求診都查無異常,最後轉診身心科才找出真正的病因「喉球症」。尤冠棠提醒,這類患者經常求診多次無果、延誤治療。若當初能透過跨科整合治療,往往能在1~3個月內顯著改善甚至痊癒。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高壓主管誤以為罹癌

40歲的J是一名企業管理主管,個性好強、責任感重,甚至下班後也持續處理公事,長期承受高度職場壓力、精神亢奮、睡眠品質差。近5年來,反覆出現喉嚨異物感與窒息感,總覺得「像有東西卡在喉嚨」,經常下意識地清喉嚨、乾咳或頻繁吞嚥唾液。隨之而來聲音沙啞、胸悶、喉部緊縮感,有時感覺呼吸不順或吞嚥困難,擔心罹患重大疾病,夜不成眠。

 

他為了這個吞不下的異感,逛了不少科,腸胃科、耳鼻喉科、胸腔科都去過,即使做了胃鏡與咽喉鏡,也都沒找到問題。一度以胃食道逆流或鼻涕倒流進行治療,卻治療無效。他的不適症狀日益嚴重,體重也悄悄下降,甚至產生失眠與焦慮情緒。經友人建議轉診身心科,終於對了!配合血清素相關藥物治療與壓力調適後,一個月內症狀明顯改善,重拾正常生活。

看更多:聲音沙啞吞嚥有異感 多喝水沒用?專家:先懷疑「這個」部位出事了 2穴位保養

 

喉球症不是卡痰也不是癌 是壓力惹禍

不是卡痰,也不是癌,是壓力與自律神經失調惹的禍。尤冠棠解釋,「喉球症」(Globus hystericus),又稱臆球症、神經性咽喉炎或交感神經性咽喉症候群,是一種典型的心身症狀,以喉嚨異物感為主訴,常伴隨以下症狀:

 

  • 喉部有卡住、緊縮、堵塞的感覺。

  • 頻繁清喉嚨、乾咳但無痰。

  • 吞嚥時覺得卡住,但實際吞嚥功能正常。

  • 喉嚨發癢、聲音沙啞。

  • 呼吸時,感覺喉部不順或有壓迫感。

  • 胸悶、頸部緊繃、耳壓感或輕微頭暈。

 

「喉球症」常見成因如下: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1. 輕度胃食道逆流:胃酸刺激咽喉神經,誘發不適。

  2. 自律神經失調:壓力或焦慮使交感神經過度活躍、唾液分泌減少、胃排空變慢,胃酸更易逆流。

  3. 心理壓力或未表達的情緒:未表達的內心焦慮,轉化為身體症狀表現。

  4. 鼻涕倒流或慢性鼻竇炎:鼻腔分泌物長期倒流至咽喉,刺激咽部神經產生異物感或咳嗽反射。

 

尤冠棠表示,在逐一排除器質性病變後,應考慮為精神科的身體化疾患。

 

跨科整合加心理調適 大多數患者可痊癒

尤冠棠指出,「喉球症」的關鍵在於正確診斷與整合式治療。建議患者先由耳鼻喉科與腸胃科排除器質性問題,如皆正常,那就有高機率是心因性喉球症,應轉診身心科或精神科。

 

藥物治療:

常用血清素受器調節劑(如SSRI/SNRI),用以穩定情緒、改善自律神經功能。

看更多:楊慧絜脖子「長3顆」憂影響唱歌 多數原因不明有家族史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心理調適與諮商:

鼓勵患者表達情緒、紓解壓力。必要時搭配心理治療,有助於症狀緩解。

 

生活與飲食建議:

餐後勿立即躺下,避免胃酸逆流。每餐七分飽,飯後適度活動幫助胃排空。睡前喝少量水或服用鹽類制酸劑,睡姿建議右側臥。

 

自律神經調整訓練:

深呼吸、冥想、規律作息、避免過度刺激等,有助於交感與副交感神經平衡。

看更多:擔心婦癌上身 從勇於做抹片檢查開始?專家曝有篩有保庇 降低8成發生率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尤冠棠醫師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