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歌手患有「聲音恐懼症」害怕咬蘋果聲!排除耳科疾病 恐音症可藥物治療

女歌手何以奇坦言自己患有「聲音恐懼症」,尤其對咬蘋果的聲音極度敏感,甚至光想像就全身起雞皮疙瘩。精神科醫師表示,恐音症目前沒有被正式定義為疾病,但門診遇有不少患者,大多數用精神藥物治療就能改善,提醒受到這類問題困擾的民眾,諮詢精神科或身心科醫師。
何以奇害怕咬蘋果的聲音
何以奇日前在社群平台上發布影片,坦言自己非常害怕咬蘋果的聲音,她表示,小時候就覺得吃蘋果很不舒服,長大後對聲音越來越敏感,不只聽到咬蘋果的聲音會不舒服,就連想到都會起雞皮疙瘩,甚至連咬蓮霧也會有同樣的反應。
磨指甲聲、喝水聲都可能引發焦慮恐懼情緒
許多網友在看到何以奇的影片後,紛紛留言表示自己也有類似的困擾,有人表示聽到喝水的聲音也會感到不舒服,有人則是聽到磨指甲的聲音很不舒服。精神科醫師楊聰財指出,臨床上確實有不少人對特定聲音敏感,例如敲桌子、吞口水等聲,都可能引發焦慮、害怕或恐懼等情緒,甚至導致自律神經失調。
看更多:梁赫群妻子Stacey耳中風!北榮獨創療法讓她聽力變更好 換季注意耳中風
聲音恐懼症可透過藥物調整
楊聰財表示,從腦科學角度來看,「聲音恐懼症」可能是因為腦部的情緒中心過度活化、太敏感所致。雖然目前沒有特定的治療方法,但可以透過藥物調整情緒和衝動,特別是針對血清素的藥物。此外,心理治療和家人的陪伴,例如聊天轉移注意力或聽音樂,或許能改善「聲音恐懼症」的問題。
恐音症在門診很常見
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黃韋傑表示,「恐音症」目前還沒有正式定義為疾病,因此無法解釋成因,也不知道哪些族群比較好發,有一派學者建議要將這個問題獨立成一個疾病。而雖然厭音症尚未被列為正式精神疾病,但精神科門診常見對特定或非特定聲音敏感的患者。
恐音症的各種情況
他解釋,有的病人其實不只對聲音敏感,甚至經驗到人聲幻聽,只是不想把自己說的好像是嚴重病人。另外有些人則是壓力情境下,對特定聲音的短暫幻覺。也有人是焦慮症同時對特定聲音敏感,或是真的只對特定聲音的畏懼症,臨床也遇過某些聲音讓患者聯想到不願聯想的創傷經驗者。
聲音恐懼要先排除耳科內科疾病 藥物治療有效
他指出,如果是以聲音恐懼主訴來到精神科門診,精神科醫師會先釐清是否有其他問題,例如耳科疾病或神經內科疾病造成。對於單純的聲音恐懼症者來說,都是可治療而且預後不錯,上述患者至少有一半以上,光用精神藥物治療就改善。
看更多:研究發現: 多吃「4食物」能降低耳鳴風險 還能抗發炎改善神經功能
此外,心理治療旨在協助人們克服被聲音干擾的情境,而非要求各種不悅感覺在未來人生中完全消失,他建議受到這類問題困擾的民眾,應諮詢精神科或身心科醫師,透過完整的評估,了解其背後可能涉及的心理或生理因素。
◎ 圖片來源/翻攝自何以奇臉書
◎ 諮詢專家.資料來源/黃韋傑醫師.楊聰財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