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男打羽球膝扭傷能走卻不能跑 竟是前十字韌帶全斷裂!新技術重建能跑更快

40歲男愛打羽球,激烈比賽時扭傷了膝蓋,休息多日仍感覺疼痛,檢查才發現是前十字韌帶完全斷裂。醫師考量傳統前十字韌帶斷裂重建後,未來做較強度活動時再度斷裂的復發率不低,而改用「前十字韌帶合併前外側韌帶(ALL)重建手術」,能強化膝關節穩定度,未來再斷裂風險大幅降低,也不必佩戴護具和限制膝蓋活動角度。
小黃熱愛羽毛球,日前激烈比賽中扭傷左膝,當下就因劇烈疼痛無法繼續比賽。雖然經過休養,膝蓋腫脹消了、走路也正常,但只要進行跑跳或快速變向動作,膝蓋就會出現不適感,明顯無法像從前那樣靈活。
看更多:X光沒異狀卻越來越痛?當心這種膝蓋傷害被忽略 醫:2大警訊別輕忽
經朋友介紹,小黃前往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大里仁愛醫院)骨科門診檢查,經醫師詳細檢查與影像評估後,發現他前次扭傷竟然左膝前十字韌帶(ACL)完全斷裂。

前十字韌帶合併前外側韌帶重建 有效降低再斷裂風險
該院骨科劉永川副主任表示,考量如果施行傳統前十字韌帶斷裂重建,未來做較強度活動時再度斷裂的復發率不低,而小黃的運動需求高,便為他改施行「前十字韌帶合併前外側韌帶(ALL)重建手術」。
劉永川說明,前十字韌帶合併前外側韌帶(ALL)重建手術能強化膝關節穩定度,未來再斷裂風險大幅降低,也不必佩戴護具和限制膝蓋活動角度。
劉永川進一步說明,前外側韌帶位於膝關節外側,負責抑制脛骨(小腿骨)內旋,其穩定功能對膝關節來說至關重要。透過合併重建ALL,不僅強化整體膝蓋結構,還能提供更即時的穩定支持。
手術完成後,由於膝關節穩定性提升,患者不需要穿戴護具,也無需進行傳統復健過程中強迫彎曲膝蓋的「凹腳訓練」,有助降低不適感與避免股四頭肌萎縮,整體復原過程更加順利。
看更多:2大國際球星都撐不住!他突破半月板破裂治療瓶頸 「用膠水黏」創新療法成救星
微創雙韌帶重建 適合高運動量及肌腱較弱者
大里仁愛醫院運動醫學中心徐振恆醫師補充,這項「前十字韌帶合併ALL重建」技術是由林口長庚醫院運動醫學科邱致皓主任於2021年發表的先進術式,經臨床驗證,效果穩定且創傷小。
這項韌帶重建技術採用特殊錨釘與高剛性縫合帶,先於關節內完成雙股前十字韌帶重建,再於關節外側開兩個小切口,進行ALL重建。整體術式精準,對軟組織破壞較小,能夠有效縮短恢復期。
徐振恆醫師表示,對於年齡較長、肌腱品質不佳、或擔心自體肌腱強度不足的患者,醫師亦可選擇使用異體韌帶(來自捐贈者)施行重建。異體韌帶可製作得更粗、更長,以提供更高的穩定性與承受度,特別適合運動量大或需從事高強度運動的患者,有助於提升術後表現與安全性。
打球、變向頻繁者更需注意 ALL重建助快速回場
劉永川也提醒,近年來運動人口持續攀升,隨之而來的運動傷害案例也明顯增加。尤其是像羽毛球、籃球、足球這類需頻繁急停、變向與跳躍的運動,對膝關節負擔極大,前十字韌帶斷裂的風險相對更高。
傳統前十字韌帶重建雖能恢復基本活動,但術後膝蓋穩定度不足,仍可能影響運動表現,甚至造成再次受傷。如今透過ALL合併重建手術,可提供更好的穩定性與保護,不但降低斷裂風險,也減少活動受限導致的肌肉萎縮。
對於如小黃這樣熱愛運動、需快速回歸賽場的患者,以及需要頻繁變向的受傷運動員來說,這項技術能夠更快速、安全地重返賽場,將有助於提升運動表現與生活品質。
看更多:郁方教拍照三七步腿變長 髖關節退化了!專家教3招髖部回春
◎ 圖片來源/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提供
◎ 諮詢專家/劉永川副主任.徐振恆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