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醫師你是我的守護神!」陪伴30年藏洋蔥 鄭集鴻:醫病關係比親情更緊密

鄭集鴻-腎臟科-洗腎-透析

朱育嫻 報導 2025/05/27 15:00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在台灣,每一位洗腎患者的背後,往往都有一段與腎臟科醫師緊密相依的漫長歷程。鄭集鴻醫師也是新竹安慎診所的院長,是其中最堅實的一道防線。近28年來,他守在基層,守住的不只是病人的健康,還有病人活著的尊嚴與希望。

 

分級醫療的實踐者 將慢性病穩定在基層

全台約2000位腎臟科醫師,僅4成在基層,鄭集鴻就是這少數中表現突出的代表。他領導的安慎診所,是全國第一大基層腎病照護機構,更連續六年獲得國健署慢性腎病及糖尿病照護的「典範獎」;這些成就的背後,不是冷冰冰的數字,而是無數與病人並肩作戰的日日夜夜。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基層醫療,其實能做很多。」鄭集鴻說。面對政府推動的分級醫療,他深知資源合理分配的重要性:急重難症進醫院,穩定慢性病留在基層。尤其是洗腎病人,每周需3次透析,若每次都得舟車勞頓至大醫院,對病患與醫療系統而言都是沉重負擔。

看更多:仁心暖醫張瑞文:醫者父母心!盡力救不留遺憾 爭取用藥挽救少女腎臟

 

不愛刀鋒、個性內斂 選擇內科人生

「我一直努力做到,讓不需要進醫院的病人,也能在家附近,得到最好的照顧。」鄭集鴻說這話時,語氣平實卻堅定。他認為基層腎臟科醫師的價值,正是在於這種近身、持續、專業的陪伴與守護。

 

談到行醫初衷,鄭集鴻並不諱言,選擇腎臟科並非有什麼感人的啟發,而是個性使然,他偏文靜、不愛刀鋒,自然選擇走內科。而在那個健保剛開辦、洗腎治療需求大增的年代,腎臟科是熱門之選,成績優異的他,順利進入這條專業路;而這一走,就是35年。

 

照顧病人30年 建立比親人更親密的情誼

若說醫路上沒有感動,那是絕對不可能的。鄭集鴻語氣微頓,提起一位讓他永生難忘的病人。「我離開新竹台大,剛開業那年,一位65歲左右的老太太就來洗腎了。那時候65歲算是高齡,我們都不太期待洗腎後能維持太久的壽命;沒想到她一洗,就洗到91歲。」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這位老太太,從來沒有住過院,從未出現併發症。她的長壽祕訣,不是什麼高科技醫療,而是四個字:極度自律。她嚴格控制飲食、水分,每日記錄血壓、血糖,一一遵照醫囑。「她真的是我見過最自律的洗腎病人。」鄭集鴻眼中滿是敬佩。

 

鄭集鴻回想起,老太太曾對他說:「鄭醫師你是我的守護神。」每當身體有異狀,第一個詢問的就是鄭集鴻,也很尊重鄭集鴻的意見,近30年來,一周3次,從不間斷的見面,建立起比親人更親密的連結。直到老太太晚年,因身體退化無法行走,開始依賴輪椅、失去自理能力。她輕聲告訴鄭醫師:「我不想再洗腎了。」

 

鄭集鴻回想當時並表示,「洗腎病人一旦停止透析就會自然走掉,我當然很不捨,還勸她活著還是有意義的。但她已經很清楚地知道,她只是老了、累了,不想再拖累孩子,也覺得自己生命的意義已經完成。」最終,老太太選擇安寧療法,在停止洗腎後約一個多禮拜就安詳離世。

 

這段醫病關係,不只是對病人堅毅生命力的致敬,也讓人看見基層醫師與患者之間真摯動人如同家人。「老太太教我很多事情,也跟我分享做人做事的道理。」鄭集鴻語氣中透著溫柔。

看更多:腎不好這水果不能吃!很多腎病一開始用「1數值」發出警訊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洗腎後還能種菜、陪孫子 為病人守住幸福日常

30多年看盡無數病人,鄭集鴻有個深刻體會:「個性決定命運。」那些健康維持得較好的病人,大多都有自律習慣;反之,若無法控制飲食、不願遵從醫囑,治療效果也往往不佳。

 

目前安慎診所洗腎病人數約300人,鄭集鴻與團隊早已累積豐富經驗,並投入更多精力在提升照護品質上。他指出,洗腎本身並不可怕,患者仍能擁有不錯的生活品質,「洗完腎回家陪孫子、種菜、看電視、做家事,他們覺得這樣就很幸福。」

 

但他也坦言,洗腎治療仍是辛苦的,一周3次、每次4小時、需要長期打針,這樣的生活挑戰巨大。然而,9成以上的病人仍願意堅持,只為了活下去。「這也證明,人的生命力真的很強大。」

 

▲鄭集鴻院長喜歡爬山,他認為年紀大的人要維持肌肉活動力,不要有肌少症,增加臥床風險。(圖/鄭集鴻提供)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教育部應納入腎病防治 從小建立健康觀念

除了臨床工作,鄭集鴻也長期投身腎病預防推廣,除擔任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也是前台灣基層透析協會理事長,更參與過健保署透析議事會議,深知教育與公衛的重要性。他語重心長地說:「大家都希望醫生來推廣預防,但醫生的主要任務還是治療;真正的預防,應該從教育著手。」他提議教育部應該將腎病防治納入課綱,從小建立正確飲食與健康觀念。

 

「台灣現在洗腎最多的原因是糖尿病,占了45%,而糖尿病最主要就是飲食習慣造成,特別是喝含糖飲料。」鄭集鴻舉出研究:每天喝一杯含糖飲料,罹患糖尿病的機率增加5倍。「那就從不讓孩子變胖開始,減少胖小孩,自然少了胖大人,也能避免糖尿病,進而預防洗腎。」這是一個簡單又清楚的邏輯,卻往往被忽略。「政府與其花大錢讓我們醫生來推廣,倒不如從課堂上做起。」他建議。

看更多:仁心暖醫陳志金:救病人更要救家屬!當個更有溫度的人 同理心化解醫糾

 

「一切以病患的醫療需求為優先,以解決病患的問題為首要考量,並盡力照顧弱勢」——這是鄭集鴻的信念。在這條漫長的醫路上,鄭集鴻既是醫者,也是教育者、倡議者;他用穩定、長久、細膩的照護,為病人擋住病魔,也為台灣的腎病照護撐起了一片天。

 

圖片來源/鄭集鴻提供
諮詢專家/鄭集鴻醫師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