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願意打疫苗不是因為怕染疫 關鍵在「身邊的人」

戎華儀 整理 2025/05/27 17:47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最近國內新冠疫情再起,疾病管制署呼籲民眾盡快接種新冠疫苗。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研究發現,不同的人格特質對於接種疫苗的態度和行動,有不同的反應,驅動人搜尋資訊和願意接種疫苗,關鍵在於身邊的人帶來的影響。

 

你會去打新冠疫苗,是真的覺得需要預防感染新冠病毒,還是因為身邊的家人朋友都有打,所以加入他們的行列?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教授李秀珠率領的研究團隊,分析了1100位民眾在新冠疫情期間,對於接種新冠疫苗相關資訊的尋求以及疫苗接種意願之間的關聯,發現不同人格特質的人反應方式迥異。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看更多:口罩戴起來!新冠高峰就診人次恐破20萬人!疫情爆開 3種情況務必戴口罩

 

身邊的人重視、期待你去打 是採取行動關鍵

研究團隊以「風險資訊尋求和處理模型」分析,將被分析的民眾以心理學廣泛使用的「五大性格特質」分為開放性、盡責性、外向性、親和性、神經質等5種人格特質加以歸類,發現如果出現疫情嚴重的風險認知,或對於疫情感到害怕,都不足以促使人尋求相關資訊或決定接種疫苗,真正的關鍵是當發現身邊周圍的人都很重視接種疫苗,甚至對你有所期待時,才會決定採取行動去打疫苗。

 

研究結果最令人意外的,是「開放性」特質的人比較願意接納新知,但是幾乎與防疫資訊的接收行為無關,研究團隊推測是因為疫情嚴峻期間社交活動受到較多障礙,限制了開放性人格特質的人的互動管道,接收資訊的動機因此受到抑制。

 

盡責性、外向性的人最主動

最主動願意蒐集防疫資訊的人,則是盡責性和外向性特質的人,盡責性特質的人組織能力強,對疫苗相關知識會投入心力研究並採取行動,外向性的人可能受社交圈影響,或擔心家人染疫,而積極關注疫情和疫苗資訊。

看更多:新冠新症狀會喉嚨劇痛刀子嗓、發燒?疾管署籲7症狀超危險快掛急診

 

親合性的人重視與他人的關係,所以會受親友影響而關注疫苗資訊;有神經質傾向的人會去了解疫情和疫苗資訊,是受焦慮、恐懼驅動,容易受情緒左右,吸收到的資訊也比較片段。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防疫政策宣導 需要細緻化

陽明交通大學的這項研究發表在國際期刊《Social Science & Medicine》,李秀珠表示,這項研究結果代表疫苗接種的宣導,不能只分打與不打,每個人願意去打疫苗的動機不同,在資訊爆炸、假消息氾濫的時代,更需要去理解民眾選擇相信、採取行動或觀望的原因,是制定有效政策的第一步,才能針對不同特質的民眾以適合的方式做出提醒和呼籲。

看更多:新冠快篩過期還能用嗎?看「這條線」有沒有出現就知道

 

◎ 圖片來源/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提供
◎ 資料來源/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