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問題不單純!醫師提醒及時顧好腸胃健康 才能預防三高甚至是防癌

現代人生活步調快速,腸胃不適成為日常困擾之一,在台灣每5人就有1人受其所苦。胃腸肝膽科醫師陳冠仰表示,腸胃不適不僅是飲食習慣問題,與壓力、睡眠及體質,甚至與整體身體功能狀態皆有關,沒有及時處理還可能演化成三高慢性病等問題。
腸胃健康關乎免疫力 顧好才能預防慢性病
陳冠仰表示,腸胃是消化的起點,也是免疫系統的前哨站,更和許多全身性疾病有相關性,胃食道逆流、腹脹、腹瀉、便祕等常見症狀,若未妥善處理,容易演變為慢性腸胃炎、潰瘍甚至癌前病變,若能及早處理腸胃失衡,不僅改善生活品質,也能預防慢性病提早來報到。
許多人將腸胃不適歸咎於「吃壞肚子」或「消化不良」,但腸胃問題背後的原因遠比想像中複雜。造成腸胃不適的原因非常多樣,包括飲食結構失衡、作息不規律、長期心理壓力,以及腸道菌群失衡等,都可能導致腹脹、胃痛、便祕或腹瀉等症狀。建議透過腸道菌相檢測來了解個人體質,搭配規律作息、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及壓力管理,有助於降低腸胃負擔,提升消化功能。
看更多:邊抗癌邊演戲 51歲朱媛媛癌逝17天前還在拍戲!醫揭大腸癌存活時間
腸胃不適勿輕忽 定期檢查為上策
陳冠仰呼籲,面對腸胃不適,應從根本找出原因,若是長期胃痛、便祕、腹瀉,或是大便帶血、有腸胃癌家族史者,應定期接受胃鏡與大腸鏡檢查。胃鏡可幫助早期發現胃食道逆流、胃潰瘍與胃癌;大腸鏡則有助診斷大腸息肉、發炎性腸道疾病與大腸癌。
看更多:40歲女小指彎不下+胃痛 ChatGPT揪出癌症!醫曝中年女最愛GPT問診
肝膽腸胃代謝異常 恐引發三高慢性病
腸胃是人體消化與吸收的起點,而肝臟、膽囊與胰臟負責解毒、脂肪分解與血糖調控,也是人體代謝與消化的核心器官。消化科系資深主治醫師朱正心表示,一旦肝膽功能異常時,容易演變為三高症候群相關疾病,如脂肪肝、肝炎、肝腫瘤、膽結石、胰臟炎或胰臟腫瘤等問題。
這些疾病在早期沒有明顯症狀,特別是有肝炎家族史、經常應酬、生活高壓或飲食重口味者,更需提高警覺,建議高風險族群可透過定期肝功能檢查、腹部超音波、胰臟酵素檢測等,早期監測並主動調整身體代謝負擔,才能達到長期新陳代謝穩定、降低慢性病風險的目標。
看更多:外食族「不挑食」疾病跟著來? 專家曝7大隱形風險威脅健康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陳冠仰醫師.朱正心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