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2025新冠症狀:喉嚨痛、拉肚子是確診?6招最快好+自救方法懶人包

2025新冠症狀-喉嚨痛-咳嗽

丁彥伶 報導 2025/06/06 13:00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目錄
1.
2025新冠最新症狀有哪些?與以往有何不同?
2.
新冠症狀多久會出現?嚴重者超過2周
3.
快篩陽性後出現這些症狀要立刻就醫
4.
老人確診怎麼辦?恐有後遺症速就醫
5.
嬰兒、兒童新冠症狀有何不同?
6.
新冠vs流感vs感冒怎麼分辨?
7.
新冠症狀幾天會好?自我照護靠6招
8.
快篩試劑哪裡買?
9.
快篩過期還能用嗎?
10.
還需要打新冠疫苗嗎?2025年施打建議
11.
哪裡預約打新冠疫苗
12.
2025新冠症狀常見問題

2025年新冠肺炎疫情再起,全球正面臨新冠病毒NB.1.8.1變異株的快速傳播,最新症狀有哪些?該如何快速痊癒,請看《健康2.0》的介紹。

 

2025新冠最新症狀有哪些?與以往有何不同?

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理事長黃振國指出,近期新冠肺炎門診人數明顯增加,就診者約有將近一半確診新冠,共同經歷為「喉嚨痛到不敢吞口水」、「發燒」、「全身痠痛無力」,以及「咳嗽咳不停」,另外也有不少確診者出現腸胃道症狀,且普遍反映「症狀嚴重很不舒服」。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看更多:新冠喉嚨痛吃什麼最有效?16種舒緩食物+禁忌食物一次看

 

耳鼻喉科醫師張益豪分析,這波新冠疫情病患雖然仍以輕症為多,但是症狀卻比過去嚴重許多,以下是常見症狀:

 

  • 新冠症狀1喉嚨痛:嚴重喉嚨痛,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也指出,這次臨床反映「刀片嗓」(形容喉嚨劇痛如吞刀片)的症狀更明顯。
  • 新冠症狀2咳嗽:新冠肺炎症狀常以咳嗽為表現,而且很容易久咳不癒。
  • 新冠症狀3發燒:新冠肺炎的初期症狀以發燒最常見,一般會發燒2~3天。
  • 新冠症狀4全身痠痛:新冠肺炎會引起全身性症狀,如頭痛、全身痠痛、疲倦乏力等。
  • 新冠症狀5拉肚子:有些人可能出現腸胃道症狀,多數以腹瀉症狀表現。
  • 新冠症狀6嘔吐:雖然嘔吐拉肚子等腸胃症狀並非篩檢新冠病毒的條件之一,但約有2成輕症的病童會出現腸胃症狀。
  • 新冠症狀7痰多:部分病人會出現濃痰導致呼吸困難。
  • 新冠症狀8味覺異常:根據彰化基督教醫院資料指出,約有13.1%的新冠肺炎患者會有嗅覺、味覺異常等後遺症。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這次收集臨床醫師針對NB.1.8.1的特殊症狀,發現這隻新病毒會引起的症狀多達百種,有人說容易全身疲勞,也有人說容易頭痛、喉嚨痛。事實上,過去所有新冠病毒感染傳出的症狀,這隻病毒都有可能出現,因此很難單從症狀來推測是感染新冠還是流感,重點還是要快篩確認。

 

新冠8大重症警示

疾管署指出,民眾感染新冠如為輕症或無症狀,建議盡量在家休息,避免不必要的外出,外出時記得戴口罩;同時應留意自身健康狀況,如出現下列重症警示症狀,包括喘或呼吸困難、持續胸痛或胸悶、意識不清、皮膚/嘴唇或指甲床發青、無法進食/喝水或服藥、過去24小時無尿或尿量顯著減少、收縮壓<90mmHg或無發燒之情形下心跳>100次/分鐘,請務必立刻就醫。

 

新冠8大重症警示症狀。(圖/疾管署提供)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新冠症狀多久會出現?嚴重者超過2周

潛伏期通常為2~5天

根據2025年最新研究,最新新冠病毒NB.1.8.1為Omicron亞型病毒XDV的新分支,Omicron變異株及其子變異株的特性是潛伏期較短、傳染力快速,因此潛伏期平均為2~5天,症狀可能在接觸病毒後的2至14天內出現。感染者在出現症狀前約2天就可能具有傳染力。

 

症狀平均持續5~10天,嚴重者超過2周

大多數輕度至中度的新冠病例,症狀持續時間約為5~10天。然而,症狀的持續時間可能因個人健康狀況和病毒變異株而異。接種疫苗者通常症狀較輕,恢復時間也較短。

 

新冠與流感、感冒的時間差異比較

NB.1.8.1的潛伏期與其他Omicron變異株相似,約為2至5天。從感染到出現症狀的時間相對較短,增加了病毒在無症狀期間傳播的風險。

 

感染NB.1.8.1後,症狀通常在感染後的第2至第5天出現。常見症狀包括喉嚨痛、發燒、疲勞、咳嗽等。與其他Omicron變異株相比,NB.1.8.1可能更容易引起胃腸道症狀,如噁心和腹瀉。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新冠與流感和感冒的時間差異比較表

疾病 潛伏期 症狀持續時間 備註
NB.1.8.1 約2至5天 約5至10天 傳染性強,症狀可能較Omicron其他變異株更明顯。
流感 約1至4天 約5至7天 症狀出現迅速,常見發燒、肌肉酸痛等。
感冒 約1至3天 約7至10天 症狀較輕微,主要為鼻塞、喉嚨痛等。

 

 

快篩陽性後出現這些症狀要立刻就醫

快篩陽性後,以下症狀請儘速就醫。

 

呼吸困難、胸痛、唇色發紫

呼吸困難、嘴唇發紫可能是血氧低或循環功能異常,為急症表現。

胸悶、胸痛則可能為心肺併發症,需排除心肌炎、肺栓塞等風險。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高燒持續不退、意識不清

持續高燒超過3天(>38.5°C)而且未退燒,可能已併發細菌感染或重症前兆,意識不清可能為併發腦炎情形也要快速送急診。

 

高風險族群(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特別注意

高風險族群如65歲以上、有糖尿病、高血壓、慢性心肺病、癌症等病史,以及曾服用免疫抑制劑或正接受化療等免疫不全病人,和懷孕或產後6周內等族群,快篩陽性後應即刻送醫,以儘早服用抗病毒藥物,如Paxlovid、Molnupiravir,避免進展為重症,理想服藥時機為症狀出現5天內。

 

建議高危險群如快篩陽性,無論有無危險徵兆,均應戴上口罩前往診所或急診,並主動告知快篩結果與症狀時間。

 

疾管署建議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非重症風險因子對象及重症風險對象各別處置方式。(圖/疾管署提供)

 

 

老人確診怎麼辦?恐有後遺症速就醫

老人確診很容易轉變成重症,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感染科林武甫主任提醒,年長者不能忽略新冠症狀,即使是原本身體健康也不能大意。

 

他指出,最近有位80多歲陳伯伯因身體硬朗且去年感覺疫情已經結束,今年就沒再接種疫苗。結果5月初突然咳嗽、發燒、肌肉痠痛,自行服用感冒藥症狀未改善,還出現呼吸喘,後由家人送至台北醫院急診,診斷為新冠肺炎疑似合併心肌炎。

 

林武甫說,當時陳伯伯新冠快篩為陽性、胸部X光檢查為雙側肺炎浸潤、抽血發炎指數高,還發現心肌酵素異常。診斷後即安排入住加護病房,使用針劑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及抗生素合併治療。

 

所幸經醫療團隊努力,肺炎在兩天內明顯改善、心肌酵素數值漸漸恢復正常,咳嗽、發燒等症狀也有改善,在住院第五天即轉至普通隔離病房,第七天即可自行步行出院。不過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這樣幸運,年長者染新冠後容易併發重症,致命風險也更高,一定要特別注意。

 

嬰兒、兒童新冠症狀有何不同?

疾管署提醒,兒童感染新冠的警示徵象與成人不全然同,家長或照顧者應注意家中幼童感染後的有無以下症狀。

 

幼兒常見表現:發燒、嘔吐、腹瀉、精神萎靡

近期新冠重症發生多起年齡不足6個月的嬰兒,疾管署提醒,以下是兒童感染新冠的警示徵象:

 

  1. 發燒:發燒超過48小時或高燒
  2. 超過39度發冷:合併發冷/冒冷汗
  3. 精神萎靡:退燒後持續活動力不佳
  4. 呼吸急促:退燒後持續呼吸急促/喘/胸悶胸痛
  5. 嘔吐:持續性嘔吐/頭痛或腹痛
  6. 食慾不振:超過12小時未進食或解尿

如有以上症狀,請家長儘速帶往就醫。若已出現抽搐、肌躍型抽搐、步態不穩、意識不佳或持續昏睡、呼吸困難或有胸凹現象、唇色發白或發紫、血氧飽和度低於94%、肢體冰冷合併皮膚斑駁、冒冷汗、體溫大於41度等症狀,則是重症前驅症狀,務必立即送醫治療。

 

疾管署提供,兒童新冠症狀和成人不同,有以下症狀速就醫。(圖/疾管署提供)

 

高燒超過3天應提高警覺

據台中榮總資料指出,因為兒童體溫中樞發展未完整,對兒童而言,新冠病毒會造成兩到三天的持續高燒,退燒藥怎麼吃也退不掉。其實,體溫的高低不一定與嚴重度有關,比較重要的,還是要看警訊表徵與重症前驅症狀。

 

如何區分是腸病毒還是新冠?

腸病毒和新冠症狀有所不同,家長可觀察以下重點:

 

  1. 是否出現手掌、腳掌紅疹或水泡?
    有 → 高度懷疑腸病毒(特別是手足口病)
    無 → 若以咳嗽、流鼻水為主,較偏新冠
  2. 是否有口腔潰瘍導致不肯吃奶?
    有 → 可能是腸病毒(咽峽炎、泡疹性咽炎)
  3. 是否有接觸COVID-19確診者?
    有 → 建議進行快篩或PCR(特別是有發燒+呼吸道症狀)
  4. 是否出現嗜睡、抽搐、呼吸急促等危險症狀?
    有 → 不論是哪種病毒,請立刻就醫

 

以下為腸病毒和新型新冠病毒症狀的差異:

 

項目 腸病毒 新冠(NB.1.8.1變異株等)
年齡高風險期 6個月~5歲最常見 6個月以上皆可能感染
發病初期症狀 發燒、喉嚨痛、食慾不振 發燒、流鼻水、咳嗽、打噴嚏
典型特徵 口腔潰瘍、手腳紅疹或水泡(手足口病) 呼吸道症狀為主,部分有腹瀉、嘔吐
是否常見發燒 常見且通常超過38.5°C 常見,但可為低燒或間歇性發燒
腹瀉嘔吐 較少,但嚴重者可能有 可出現,尤其在小於1歲嬰兒
潛伏期 3~7天 通常1~3天(NB.1.8.1約48小時內發病)
病程長短 輕症約7天內恢復,重症可能快速惡化 輕症約5~7天,重症會呼吸困難或嗜睡
傳染力 極高,透過糞口、飛沫傳播 高,主要經飛沫、密切接觸

 

新冠vs流感vs感冒怎麼分辨?

新冠症狀常見喉嚨痛、發燒、咳嗽等,和流感及感冒症狀很像,該如何辨別?以下為觀察表:

 

項目 新冠(NB.1.8.1) 流感(A/B型) 一般感冒(鼻病毒等)
潛伏期 約1~3天(發病快速) 1~4天 1~3天
發燒情形 常見,部分嬰兒高燒 >38.5°C 突然高燒、可達39~40°C 不一定發燒,或僅微燒
起病速度 可能較漸進,也可能突發 通常突然發病 通常緩慢出現症狀
呼吸道症狀 咳嗽、流鼻水、喉嚨痛 嚴重咳嗽、喉嚨痛、鼻塞 打噴嚏、流鼻水、輕微咳嗽
全身症狀 疲倦、食慾差、肌肉痠痛 明顯疲倦、全身痠痛、畏寒 精神通常良好
腸胃症狀 較常見:嘔吐、腹瀉 可有嘔吐、腹瀉(特別是兒童) 少見
持續時間 輕症約5~7天,咳嗽可能延長 一周內緩解,咳嗽可拖久 通常3~5天內自行痊癒
傳染力 高(尤其NB.1.8.1) 高(尤其是A型) 中等偏低
是否可快篩判斷 ✅ 有快篩(COVID-19) ✅ 有快篩(流感) ❌ 無特定快篩

 

 

新冠症狀幾天會好?自我照護靠6招

根據2025年最新資料(包括NB.1.8.1變異株),大多數感染新冠病毒的輕症者會在5~7天內逐漸康復,但部分症狀(特別是咳嗽與疲倦)可能持續2周以上

 

以下是完整的「症狀改善時程」與「自我照護建議」,提供參考。

 

快篩陽性怎麼辦?需要自我隔離嗎?

快篩陽性或確診後,若非高危險群,輕症患者醫師也只會給予症狀解決的藥物,重點是自我照護,以下是新冠自我照護6大原則

  1. 充分休息保持睡眠與作息規律,避免熬夜。
    疲倦時就讓身體休息,不硬撐上班或上課。
  2. 補充水分與營養多喝溫水(每日建議1500~2000ml以上)。
    吃得下就進食,選擇易消化、富含營養的食物如粥、湯、蛋白質。
  3. 對症處理
    喉嚨痛:可含喉糖、鹽水漱口。
    鼻塞:可使用生理食鹽水鼻噴劑。
    咳嗽:可依醫師指示服用止咳或化痰藥。
  4. 避免傳染他人,在家休息時應配戴口罩,避免接觸高風險族群(如長輩、小孩)。
    勤洗手、用酒精清潔常觸摸物品(門把、手機等)。
  5. 觀察是否有惡化徵兆:
    呼吸急促或喘不過氣
    意識不清、嗜睡
    高燒持續超過3天不退
    咳血、胸痛、皮膚發紫

    若出現以上症狀應立即就醫。
  6. 高風險者如65歲以上、慢性病患、免疫低下者,快篩陽性後不建議居家觀察太久,應盡快就醫評估是否可使用抗病毒藥物(如Paxlovid)。

看更多:感冒症狀拖超久怎麼辦?百里香能緩解症狀 醫:一年感冒超過這次數不正常

 

清冠一號、中西藥物使用原則

根據三總的資料指出,「清冠一號」是由衛生福利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研發出來的新中藥處方,也確在臨床上獲得實證,統計上呈現藥方介入後,發燒症狀得以緩解,心跳血壓等生理徵象趨向穩定,且對病毒的侵略及於體內的發展做多處的阻擋,更榮獲科技部2021未來科技獎、藥物科技研究發展銀質獎及國家新創獎。

 

該藥品主要用於確診者輕/中症的治療,應於確診7日內投藥,現行標準療程為5天,由中醫師評估視需求是否需要再投予下一個療程,小孩子亦得服用。

 

如果有在服用西藥,請將清冠一號與西藥間隔一小時服用(可在西藥服用前或後一小時服用清冠一號),目前臨床使用經驗中未有中西藥物交互作用,但就診時應告知中醫師,一併納入評估。

 

飲食、睡眠與營養補充

感染新冠後(包含NB.1.8.1等2025年流行株),良好的飲食、睡眠與營養補充有助於提升免疫力、加速恢復、減少後遺症。以下是依據最新臨床與營養學建議「新冠確診後自我照護三大關鍵」:

 

一、飲食原則:以「高營養、易消化、抗發炎」為主

 

食物類別 建議內容
優質蛋白質 魚、蛋、雞肉、豆腐、黃豆、豆漿,幫助修復細胞、提升免疫力
蔬果類 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奇異果、橘子)、綠葉蔬菜,抗氧化、抗發炎
全穀根莖類 地瓜、南瓜、糙米,提供足夠能量與膳食纖維
益生菌食物 優格、泡菜、味噌湯,改善腸道菌相,提升免疫調節
含鋅與硒食物 南瓜子、堅果、海鮮,促進免疫細胞功能

 

少吃或避免:

  • 油炸、燒烤、過鹹或過甜食品(加重身體發炎)
  • 含酒精飲品(影響肝臟代謝與免疫功能)
  • 生冷或刺激性食物(如生魚片、冰品)

 

睡眠與作息調整

  • 每天至少睡足7~8小時,避免熬夜。
  • 睡前1小時關閉手機與3C產品,讓大腦進入休息狀態。
  • 若有咳嗽,建議墊高枕頭、側睡或半躺,減少夜間咳嗽。
  • 若白天疲勞,可安排短暫午睡(20~30分鐘),幫助身體修復。

 

快篩試劑哪裡買?

針對民眾關於家用新冠快篩試劑等問題的詢問,疾管署已在官網設置「新冠最新防疫專區」,彙整各縣市衛生局提供的家用快篩試劑販售藥局及提供醫用快篩的醫療院所名單連結,同時提供疫苗接種院所、抗病毒藥劑配置存放點、快篩陽性處理方式等資訊,方便民眾隨時查詢及獲取最新訊息,減輕感染後的過度擔憂。

 

另外,食藥署也在「家用新型冠狀病毒檢驗試劑供應資訊專區」整理了供應新冠快篩的14大藥妝、超商等通路,提供民眾即時了解新冠快篩購買管道。若有購買需求,建議先洽詢門市庫存情形。

 

快篩過期還能用嗎?

由於不少民眾家中仍有過期快篩,許多人都提問:「快篩過期還能使用嗎?」日前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在疫情記者會中指出,以官方立場,不建議民眾使用過期快篩。但他也提到,我國對於新冠快篩效期把關較嚴謹,生產後1.5~2年即認定過期失效,但美國等其他國家已將快篩有效期限延後至2~3年。

看更多:新冠快篩過期還能用嗎?看「這條線」有沒有出現就知道

 

為確保快篩準確率,建議民眾使用未過期的快篩試劑。倘若有症狀,但家中只有過期快篩,使用時注意,試劑無出現C線,則表示該試劑品質不良,其快篩結果不可信。若有新冠肺炎典型症狀,即使快篩結果為陰性,也應慎重看待。

 

還需要打新冠疫苗嗎?2025年施打建議

2025年還是要打新冠疫苗!根據衛生福利部部長邱泰源表示,據國際實證研究顯示,接種第1劑疫苗3到5個月後,保護力會開始衰退,所以為保護感染新冠後易發生重症和死亡之高風險族群,經參考美國CDC接種建議,及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會議討論後,一般民眾需接種一劑JN.1疫苗,而高風險族群則需接種2劑疫苗。

 

而因應疫情需求,決定放寬高風險對象打疫苗限制,自2025年6/11日,「65歲以上長者、55至64歲原住民、免疫不全者」等三類高風險對象,打第二劑新冠JN.1疫苗不必再等6個月,接種間隔調整為2個月(60天)就可以接種。

 

羅一鈞說,先前研究顯示,65歲以上打XBB疫苗第一劑對新冠住院的保護力,在接種後59天內是53%,60至119天降到38%,120至179天降到19%,180天以上就算是不具住院保護力了。所以當初疾管署設定6個月(180天)打第二劑是從嚴,適用於疫情低的情境,如今調整為60天打第二劑則是從寬,適用於疫情升溫的情境、減少長者因疫苗第一劑保護力衰退而因新冠住院的可能,以上決策都有過去疫苗保護力的資料當依據。

 

為什麼2025還要打疫苗?

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資料指出,因為病毒不斷地變異,加上疫苗造成的免疫力是會隨著時間減退的,因此目前疫苗的保護力只有短暫的,但是對於重症和死亡的保護力可以較長久且持續,惟隨著時間其防護力仍然會消失,這也是何以高危險群每年都要再施打疫苗追加劑的原因。

 

誰最需要補打?這些高風險族群建議優先施打

ACIP開會決議,第三類高風險族群最需要補打新冠疫苗,以下為建議施打疫苗的高風險族群,包括:

  • 65歲以上長者
  • 55-64歲原住民
  • 滿6個月以上且有免疫不全以及免疫力低下者,包括:目前正進行或1年內曾接受免疫抑制治療之癌症患者、器官移植患者/幹細胞移植患者、中度/嚴重先天性免疫不全患者、洗腎患者、人類免疫缺乏病毒感染患者、目前正使用高度免疫抑制藥物者、過去6個月內接受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者,以及其他經醫師評估有免疫不全或免疫力低下者。

 

以上這些族群均需接種第2劑新冠JN.1疫苗,讓高風險對象擁有足夠免疫保護,降低重症及死亡風險。

 

孕婦兒童可以打?

據衛福部資料指出,考量孕婦為COVID-19感染後容易產生嚴重併發症或導致死亡之高風險族群,為保障懷孕婦女及胎兒健康,建議孕婦應接種COVID-19疫苗。

 

目前哺乳婦女接種疫苗後,並未出現對餵哺母乳之新生兒/嬰兒有害的影響,接種COVID-19疫苗後,仍可持續哺乳。另母親接種疫苗後產生的抗體會出現在母乳中,可能對新生兒及嬰兒有保護效果,降低新生兒及嬰兒感染COVID-19的風險。

 

而由於孩童於托嬰/托育中心、幼兒園及學校因活動接觸頻繁,易造成疾病傳播導致群聚風險,因此嬰兒滿6個月以上,就可以施打新冠疫苗,以提升免疫保護力。

看更多:新冠快篩哪裡買?食藥署公布連鎖通路 病毒毒性沒變強 專家籲勿慌

 

哪裡預約打新冠疫苗

2025年新冠病例數持續增加,疾管署表示,目前JN.1新冠疫苗庫存仍充足,若想預防重症,施打新冠疫苗是最有效的方法。公費新冠疫苗該如何預約?目前有幾種方式可以預約:

 

  1. 通過疾管署官網
    疾管署官網有全台各縣市地區可申請新冠疫苗施打醫療院所的「COVID-19 疫苗接種院所」、「各縣市隨到隨打院所」等預約。
  2. 查詢各縣市衛生局官網
    各縣市衛生局通常會在其官方網站上公布最新的新冠疫苗接種資訊,也包括合約院所名單、地址、電話、服務時段等。部分縣市可能仍有線上預約系統。
  3. 洽詢當地衛生所或合約醫療院所
    可以就近直接致電到當地衛生所詢問,或透過當地各醫療院所的網站、現場掛號等方式預約。

 

2025新冠症狀常見問題

現在確診會有什麼症狀?

根據疾管署指出,2025年新冠肺炎感染後多為輕症,感染者一般容易出現咳嗽、流鼻水、鼻塞、喉嚨痛等呼吸道症狀,如有症狀建議先戴口罩到基層診所就醫,由醫師評估是否需進行呼吸道傳染病相關篩檢,及進行後續診斷與治療。

 

2025新冠症狀和流感怎麼分?

羅一鈞表示,近期疾管署有收集臨床醫師針對NB.1.8.1的特殊症狀,發現此病毒會引起的症狀多達百種,包括全身疲勞、頭痛、喉嚨痛等,幾乎所有新冠病毒感染傳出的症狀,都可能出現,因此很難單從症狀來推測是感染新冠還是流感,建議還是快篩,目前流感和新冠肺炎都有快篩試劑可以篩檢。

 

確診新冠後幾天會轉陰?

目前確診新冠後一般3~5天後症狀會變輕微,傳染力也會下降,因此不需要再進行快篩檢測是否轉陰性。

 

新冠會自己痊癒嗎?什麼情況要就醫?

疾管署指出,民眾感染新冠如為輕症或無症狀,會自己痊癒,因此建議盡量在家休息,避免不必要的外出,外出時記得戴口罩;同時應留意自身健康狀況。

 

如出現下列重症警示症狀,包括喘或呼吸困難、持續胸痛或胸悶、意識不清、皮膚/嘴唇或指甲床發青、無法進食/喝水或服藥、過去24小時無尿或尿量顯著減少、收縮壓<90mmHg或無發燒之情形下心跳>100次/分鐘,請務必立刻就醫。

 

小孩或嬰兒感染新冠有哪些表現?

根據中華民國心臟病兒童基金會資料指出,新冠肺炎在2019年崛起後,關於兒童的研究也越來越多,在兒童的症狀多變,有時發展迅速要特別留意。

 

新冠病毒的症狀

  • 前3~6天一樣會有類似感冒的症狀,主要是發燒、咳嗽、鼻塞/流鼻涕與喉嚨疼痛。
  • 兒童有時會以腸胃道症狀表現,例如嘔吐、腹瀉。
  • 大一點小孩可能會表現頭痛、疲倦、嗅覺喪失。

 

新冠味覺異常會持續多久?

根據恩主宮醫院的資料指出,約有4成染新冠的人會出現嗅覺異常,八成病人能在一個月後恢復。但仍有少許病人會持續發生嗅覺喪失,可能原因是嗅覺神經元被病毒感染殺死。

 

新冠症狀幾天會好?

  • 輕症或無症狀者
    多數人在5至7天內症狀明顯改善,約10天內可完全康復。
  • 常見症狀如發燒、喉嚨痛、咳嗽、肌肉痠痛
    通常在3到5天內緩解,但咳嗽或疲勞可能持續1至2周以上。
  • 嗅覺、味覺異常
    有些人會持續數周至數月,但大多會逐漸恢復。

 

新冠會拉肚子、嘔吐嗎?

是的,新冠肺炎會拉肚子和嘔吐,疾管署指出,尤其是兒童症狀和成人不同,通常輕症兒童會有嘔吐及拉肚子的表現。

 

有痰、頭暈、腹瀉會是新冠嗎?

耳鼻喉專科醫師張益豪指出,這波新冠疫情常見確診症狀有3點:

  1. 喉嚨劇烈疼痛:喉嚨黏膜紅腫,容易產生異常的喉嚨痛、咳嗽,痰又多又黏。
  2. 容易發燒:即便之前已得過新冠或打過疫苗,仍會發燒。
  3. 容易疲倦:易有倦怠感,即使好好休息睡覺,幫助仍不大。

 

如果只有單一的有痰、頭暈、腹瀉,不一定是新冠,但如果同時合併其他上呼吸道症狀,就要提高警覺。

 

哪些人不適合使用清冠一號?

三總資料指出,清冠一號是屬於積極「治療」處方,而非「保健」茶飲,必須由中醫師評估,視需求進行療程,小孩子亦得服用,但劑量應依體重調整。應於確診7日內投藥,現行標準療程為5天。

 

對身體體質偏虛寒的兒童、老年,或腸胃比較敏感的人,也有可能出現輕度胃悶、腹瀉、乏力的現象,那可以藉由餐前改為餐後服用降低此類副作用,不會明顯影響藥品療效。

 

據疾管署分析,2025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突然又爆發,除了是因為去年國際間沒有太大疫情,感染人不多導致大眾失去群體抗體,加上新冠病毒持續變異,更新的病毒免疫逃脫力變強,為防疫帶來挑戰。

 

唯一能預防感染,以及避免感染後變成重症的方法就是「打疫苗」,提醒大家遵從防疫建議施打新的新冠疫苗增強自己的免疫力。另外也要了解新冠感染最新症狀,以利及早發現做好防護、避免傳染家人。

看更多:以為疫情過沒打疫苗 80歲翁咳嗽3天變新冠心肌炎!新冠特別門診、中醫清冠一號掃碼找診所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黃振國醫師.張益豪醫師.疾管署.羅一鈞副署長.衛福部.林武甫醫師.台中榮總.三總.恩主宮醫院.彰基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