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黎遭海鮮刺傷 半夜發燒發冷!醫揭嚴重感染恐致命 這些人風險高

藝人楊小黎拍外景竟被活海鮮刺傷,當場血流不止,還險些引發嚴重感染!醫師提醒,海鮮刺傷雖看似小事,卻可能造成致命的創傷弧菌感染,尤其是免疫力低下或慢性病患者,一旦感染可能迅速惡化成壞死性筋膜炎,甚至敗血症,致死率高達9成。
童星出身的女星楊小黎才華洋溢,不論在主持、配音、歌唱方面都有很好的成就,精湛的演技也讓她榮獲金鐘獎肯定,個性親民的她也擁有不少粉絲。日前她到大溪漁港錄影時,不慎被來賓拿的活海鮮刺破牛仔褲、腿部狂流血,當下感受到一陣超級刺痛的酥麻,一邊壓傷口擦血,一邊笑著遞名片對突然出現的海巡署人員解釋拍攝內容,自嘲根本是「黑色喜劇」。
看更多:吃未煮熟吳郭魚險送命!40歲女染「致命細菌」截四肢救回,3情況、1種人要小心
命大!海鮮刺傷嚴重傷口感染恐致命
楊小黎回憶,當天直到鏡頭Cut掉,她才發現腿部被活海鮮刺傷,血流不止,緊急捲褲管、拿酒精棉片消毒止血,然後繼續拍攝。不過,當晚回到家她卻傷口紅腫、發燒,甚至半夜發冷打寒顫,只能靠抗生素與熊熊陪伴撐過去,隔天一早拍攝結束就她去診所就醫,所幸就診後無大礙。
不過,衛福部彰化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李忠懷提醒,民眾若遭海鮮刺傷,要小心感染海洋弧菌。海洋弧菌是創傷弧菌的一種,屬於革蘭氏陰性細菌,可導致嚴重的傷口感染,敗血症和腹瀉。
創傷弧菌感染途徑:生食、傷口接觸海水或海鮮
李忠懷說明,創傷弧菌感染有2種途徑,一是傷口接觸海水、海鮮,另外則是生食海產,尤其是生蠔(牡蠣)。他指出,近9成的原發性敗血症案例與生食未煮熟海鮮有關,約1/3的原發性創傷弧菌敗血症患者在入院12小時內出現休克,發病後常見皮膚出現水泡、大皰,甚至引起內出血、器官衰竭,致死率超過40%。
看更多:他吃這種魚險喪命!醫示警:超多人愛吃 3種人千萬別碰
被裝有海鮮的袋子水滴到、手摸魚鰓竟也感染
李忠懷表示,傷口感染通常是在處理海鮮時被海鮮所刺傷,但有時即使無明顯疾病,若不慎感染也可能嚴重發炎。例如有人只是被裝有海鮮的袋子水滴到,竟引起嚴重的傷口感染,變成壞死性筋膜炎。
李忠懷表示,國外甚至有案例,只是被下船板的鐵鍊割到,感染創傷弧菌、最終截肢。彰化醫院曾收治一名60多歲男性,無重大疾病,只是在市場摸魚時手指有細微裂傷,結果感染創傷弧菌,一天內整隻手腫脹無法活動,經抗生素治療住院7天才康復。
慢性病患、免疫低下者嚴重感染風險高
李忠懷指出,男性、尤其是老年男性,比女性受到創傷弧菌嚴重感染的風險高。據統計,感染創傷弧菌後惡化的高風險族群包括:
- 酒癮
- 肝硬化
- 慢性肝炎
- 糖尿病
- 癌症
- 類風濕性關節
- 慢性腎衰竭
- 長期服用類固醇
看更多:徐乃麟勸「出國不要吃海鮮」恐怖經驗吃一次就嚇到 醫:還有更可怕的
病程進展急又猛 及早就醫把握黃金治療期
李忠懷提醒,創傷弧菌感染進展又急又猛,從紅腫到壞死甚至全身性敗血症,可能在數小時內出現,尤其免疫力差者死亡風險極高,民眾若在處理海鮮或戲水後出現不尋常傷口症狀,應立刻就醫。醫師可視病情施予口服或靜脈抗生素,重症患者則需要住院觀察。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能避免感染擴大,保住性命與肢體。
預防感染:處理海鮮戴手套、有傷口別碰海水
李忠懷也提醒民眾,預防創傷弧菌感染,處理海鮮時應戴手套,避免赤手接觸魚鰓、蝦蟹尖刺等。烹調時務必將海鮮煮熟,特別是慢性病患者,切忌食用生魚片、生蠔等生食。若外出至海邊或漁港,手腳有傷口應避免接觸海水及活海鮮,皮膚即使微小裂縫,也可能成為細菌入侵管道。
楊小黎對自己的海邊浴血記感到好笑,她笑稱:「我只是來拍外景,怎麼變成海鮮刺殺現場!」所幸經過治療之後並無大礙,不過她也說:「我真的開始討厭蝦子跟螃蟹了。」
看更多:離島狂醫竟是「紅包醫師」最怕病人沒錢治病偷塞錢!怪病暴瘦40公斤最怕沒命救人
◎ 圖片來源/翻攝自楊小黎臉書
◎ 諮詢專家/李忠懷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