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半夜爬起來吃 吃得比白天更多!醫曝夜食症與這個病超相關

夜食症-晚上比白天更想吃-壓力-周伯翰

李南燕 整理 2025/06/13 14:12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半夜爬起床大吃特吃,小心罹患「夜食症」!這個症狀也很可能與非典型憂鬱症密切相關。

 

身心科醫師周伯翰近來門診就有名患者受夜食症困擾。25歲的王小姐生活節奏緊湊,為了應付高壓工作,日常飲食失衡。她不僅晚餐後會吃零食「續攤」,還出現深夜醒來大吃消夜的情形。結果帶來體重攀升,讓她更加焦慮。經過藥物、飲食習慣調整與心理諮商,3個月後症狀才逐漸改善。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夜食症是一種進食障礙

周伯翰指出,夜食症是一種涉及飲食與睡眠節律錯亂的進食障礙。根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每天有25%以上熱量攝取發生在晚餐後,甚至半夜醒來仍進食,症狀持續3個月以上,就可能罹患夜食症。研究發現,夜食症患者常伴隨血清素與多巴胺系統功能異常,影響情緒與衝動控制,加上褪黑激素節律紊亂,使得夜晚飢餓感升高,睡前就容易「嘴饞難耐」。

 

日間不規律進食作息也是成因

周伯翰提醒,若日間進食不規律,或作息時間不正常,例如輪班工作、失眠等,都可能導致晚餐或夜間補償性的過食行為。許多患者在夜間進食時,並非真正「餓了」,而是藉由進食來對抗焦慮與空虛。這些人常說「我知道現在不該吃,但不吃就更睡不著。」或是「吃點東西,心情才會比較穩定。」這正反映出他們對壓力調節的無力,也顯示飲食行為與情緒早已糾纏不清。

看更多:你不開心可能是腸子出問題!研究:每天吃這種水果,憂鬱風險降2成

 

夜食症與非典型憂鬱症關係密切

周伯翰指出,臨床上,夜食症與非典型憂鬱症關係密切,患者白天情緒低落、動力不足,夜晚反而變得焦慮、渴望進食,長期下來不僅影響體重與代謝,更可能進一步拖垮睡眠品質、自我形象,甚至加重憂鬱症狀,陷入惡性循環的迴圈。

看更多:少年吔老是覺得睡不飽 可能「非典型」憂鬱症上身?醫曝有暴吃就要懷疑!

 

藥物心理治療搭配重建生活型態

周伯翰表示,治療夜食症可從3大面向著手。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1. 使用抗憂鬱劑來改善白天焦慮情緒與減少夜間進食衝動;也可透過調節生理時鐘的褪黑激素類藥物,幫助改善睡眠。

  2. 認知行為治療協助患者認識自己的情緒與進食習慣,修正錯誤觀念;也能採取正念治療學習專注當下,覺察身體飢餓訊號,減少衝動飲食。

  3. 營養與生活型態的重建,規律三餐、均衡攝取營養、增加日間活動量、日照曝曬,及建立良好睡眠習慣,都能幫助身體重新找回節律,逐步擺脫「半夜被食物叫醒」的循環。

看更多:一直想睡覺怎麼辦?4大原因容易累 補對B群營養素提神超有感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周伯翰醫師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