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孤獨會害大腦變笨!長輩聽不懂人話 小心是失智警訊

孤獨

郭庚儒 報導 2025/06/13 14:50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國衛院最新研究發現,長者孤獨感越高,語言理解能力越差,恐加速認知退化,可作為失智的早期指標。

 

長者高孤獨感 加速失智發生

國衛院攜手中研院、國科會、教育部、陽明交大、中山醫大等跨領域合作,運用腦波技術深入探討孤獨感對健康老年人語言理解的神經影響。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研究團隊招募了50位、平均年齡約66歲的健康長者,利用語意分類任務測試長者語言理解能力,同時透過腦電波儀記錄大腦活動,並特別關注語言理解代表性的N400腦波反應。

 

受試者需判斷出現詞彙的是否符合先前提示的詞彙類別,提供的語彙包含典型詞彙、非典型詞彙和錯誤詞彙,非典型詞彙是指語意連結較弱但仍合理的詞,像是判斷詞語是否屬於某類,如電視是不是一種家用電器。

 

結果顯示,雖然所有參與者在行為表現上,都能正確分類詞彙,但高孤獨感長者在面對非典型詞彙與錯誤詞的N400腦波反應相近,顯示語意辨識與處理能力明顯受損,在語言理解上出現難以察覺的困難,而這類腦波特徵正是過去在失智症早期患者中所觀察到的神經指標之一。

 

國衛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助研究員黃緒文表示, 此研究提供了關鍵神經科學證據,顯示即便尚未出現明顯認知退化,孤獨感高的老年人已可能在大腦層級,展現出類似失智早期的變化。

看更多:這食物每周吃1次失智風險少47%!8大養腦食物 對抗健忘、防大腦老化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孤獨感可視為認知退化風險因子

黃緒文提到,這項研究發現也為高齡照護中的醫護溝通提供重要啟示,當照護者未能察覺長者因孤獨感導致的語言理解困難,繼續使用一般溝通方式,極可能出現「有溝通卻未理解」的無效溝通狀況,導致長者誤解、挫折,甚至進一步社交退縮,不僅降低照護效率,也可能讓長者感到更加孤立,加劇心理壓力與孤獨感,形成惡性循環。

 

黃緒文說明,語言理解是社交互動與認知健康的關鍵環節,建議政府與長照機構,應將孤獨感視為重要的認知退化風險因子納入常規評估,並設計結合語言訓練與社交介入的多元策略,像是透過團體討論、主題式語言練習,幫助長者維持語言能力與社交參與,進一步延緩認知老化、提升生活品質。

 

黃緒文也建議,照護現場專業人員需更敏銳觀察,長者的語言反應與理解能力,根據孤獨感與認知狀態調整溝通方式,例如採用具體簡明的語句、搭配視覺提示、重複確認等策略,可顯著提升高孤獨感長者的理解與參與程度,促進更良好的醫護互動與心理支持。

看更多:每天多吃這一樣,失智風險竟降7成!60歲前記住這幾件事延緩失智

 

國衛院高齡研究中心執行長許志成認為,語言是人際溝通的橋樑,孤獨感削弱語言理解,可能讓老年人在社交場合更容易出現溝通障礙,進一步加劇社會隔離,研究揭示了神經機制,為社會對孤獨問題的認知介入打下基礎,未來研究團隊將持續追蹤高齡者孤獨感對認知神經功能的影響,並探索有效的認知與語言訓練介入方式,期望為高齡健康促進提供更多實證依據。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看更多:獨居=孤獨?專家答案是「不」!經濟獨立和身體健康是首要 還要多做1件事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諮詢專家/國衛院.黃緒文助研究員.許志成執行長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