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忘愈來愈頻繁?醫:符合這2點就該警覺了

總是找不到手機、忘東忘西開會講話突然卡住?別以為只是「粗心大意」。醫師提醒,這種反覆的健忘,其實可能是壓力過大、大腦過勞、甚至是罕見的早期認知退化徵兆。
「有時候手機明明拿在手上,我卻滿屋子找它。」30歲的上班族C小姐苦笑著說,她最近發現自己愈來愈常「忘東忘西」,像是開會要講的重點突然卡住、外送點了卻忘記去拿、甚至把家裡鑰匙忘在辦公室。起初她以為只是太忙太累,沒想到愈來愈頻繁,讓她懷疑自己是不是「腦袋壞掉了」。
健忘背後的3大常見原因
這樣的狀況在職場、生活中都不陌生,但別以為只是「粗心大意」。身心科醫師張哲嘉表示,日常生活中的健忘現象並非偶然,健忘原因主要可分為3大類。
1.日常壓力或睡眠不足
當人處於忙碌與高壓環境中,容易出現分心現象,記憶力也隨之下降;長期睡眠品質不佳同樣會影響記憶的形成與處理過程。
2.情緒焦慮或憂鬱影響
焦慮或憂鬱等負面情緒常會導致注意力不集中,形成「功能性的失憶」。這類健忘與心理壓力直接相關,隨著情緒改善往往能有所好轉。
3.潛在的神經性問題
包括長期注意力不足特質或罕見的早期失智症狀,雖然在台灣40~60歲人群中,這類情況相當少見,但高風險族群仍不能輕忽這種可能性。
3步檢視你的記憶力
張哲嘉提醒,若符合以下標準中的任2項以上,就應該提高警覺:
- 健忘頻率過高且情境類似,例如每天都忘記帶手機、經常不記得剛輸入的密碼或剛聽到的訊息。
- 健忘伴隨其他症狀,如情緒低落、焦慮失眠或社交回避等。
- 健忘已經影響到工作與人際表現,例如頻繁忘記約會、口誤說錯話或重複問同樣的問題。
看更多:忘東忘西不是老了!是它在惹禍 黑木耳、堅果、燕麥這樣吃護記憶
健忘影響工作和生活?這樣做幫大腦重開機
當發現自己符合以上狀況,張哲嘉建議可以從幾個方面著手改善。首先是調整睡眠習慣,建立規律的作息,避免使用手機、電視等會干擾睡眠的電子產品。
其次是有效管理與調適心理壓力,可以透過寫日誌、正念冥想、運動等方式紓解壓力,不僅能改善情緒狀態,還能提升持續專注力。
若上述方法效果有限,則應考慮尋求專業協助,可以先進行心理評估自評量表,如焦慮、憂鬱或輕度認知功能篩檢;必要時安排進一步的身心科門診或神經科評估。
健忘問題不可輕忽也不需過度恐慌
健忘與大腦機能息息相關,同時也與心理狀態和生活環境壓力密切互動。張哲嘉表示,面對健忘問題,既不要急於給自己貼上「失智症」的標籤,也不應忽視可能是因壓力過大或情緒困擾而造成的「功能性失憶」。
當出現「不只是偶爾忘記事情,而是頻繁的粗心伴隨情緒或功能下降」的情況時,務必主動就醫尋求專業協助。愈早發現問題所在,愈能掌握適當的處理對策與治療方法,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與心理健康。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張哲嘉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