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水扁住院切8顆胃息肉 這種胃藥長期使用小心長息肉

前總統陳水扁6/16在臉書上發表一張躺在病床上表情不適的照片,表示自己連續幾天血便,就醫做無痛胃腸鏡檢查,照胃鏡時切除了8顆息肉,目前還在等待病理切片報告。消化外科醫師指出,息肉出血的機率不高,血便恐另有原因。
息肉分兩大類 通常沒症狀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消化外科主治醫師黃漢斌指出,胃長息肉通常沒有症狀。如果會出血,可以從血便的顏色觀察出血量,少量的出血會和胃酸混合,造成排出黑便;如果血便的顏色較為鮮紅,尚未與胃酸混合就排出來,代表出血量很大,通常會合併有休克症狀,情況會較為緊急。
黃漢斌說,胃部息肉可分為腺瘤性息肉、胃底腺息肉、增生性息肉3種,都與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慢性胃發炎有關,腺瘤性息肉與胃潰瘍、胃癌有關,常見於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或慢性胃炎患者;而幽門螺旋桿菌造成的慢性發炎,是增生性及腺瘤性息肉的重要成因,建議發現後應除菌治療並定期追蹤。長期服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或質子幫浦抑制劑,也與胃底腺息肉及多發性的增生性息肉有關。
看更多:止痛藥愈吃愈痛?竟是胃潰瘍轉胃癌 年過40歲有3種胃病的人更要注意
長期使用質子幫浦抑制劑 可能長出多發增生性息肉
而陳水扁一口氣切除8顆息肉,黃漢斌認為應屬於多發性的增生性息肉,就臨床經驗所知,通常是長期使用質子幫浦抑制劑(PPI)的結果。
黃漢斌說,質子幫浦抑制劑的功能是幫助抗生素消除胃部的幽門桿菌,或治療胃酸相關疾病,療程通常1至2周結束後就該停用,但國內不少民眾長期使用,反而會增加多發性增生性息肉、骨質疏鬆與吸入性肺炎等風險。使用質子幫浦抑制劑造成的息肉通常在停藥半年內會自然消退,未必需要動手術,建議定期追蹤並請醫師評估。
看更多:胃痛不只胃癌前兆,「這種」腫瘤你可能沒聽過!醫曝易錯過
照胃鏡就可知息肉型態有無異常
因此黃漢斌認為,兩種息肉在黏膜結構、血管結構上不盡相同,現在的胃部內視鏡可以透過不同的技術看出息肉的種類,以及黏膜、血管結構是否變得不規則,如果有就代表有癌變的傾向。
至於陳水扁胃部的息肉如果需要在照胃鏡當下就切除,黃漢斌說,這代表醫師評估可能有其他的風險,而血便未必與息肉有關,可能有其他因素導致,真正的原因須待相關檢查的結果出爐才能知曉。
看更多:40歲男大便這顏色 就醫一照是癌!醫揭大便5狀況是警訊
◎ 圖片來源/翻攝自「陳水扁新勇哥物語」臉書
◎ 諮詢專家/黃漢斌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