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心臟權威林芳郁驚傳失智 名醫妻林靜芸為其完成作育英才願望

丁彥伶 報導 2025/06/18 18:06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心臟外科權威林芳郁驚傳罹患失智症,他的整形外科名醫妻子林靜芸在臉書發出邀請,她將在本周日(6/22)發表新書《謝謝你留下來陪我》,公開身為失智症家屬的心路歷程。同時,林靜芸也宣布,他們家族將在台大外科成立「林芳郁教授基金會」,協助外科醫師的培育與進修。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也在臉書上讚揚,在台大醫院歷任院長中,林芳郁是一個「不同凡響」的存在。

 

前副總統蕭萬長的「救命恩人」

林芳郁除了在醫院管理上的改革及建樹外,更被認為是前副總統蕭萬長的救命恩人。當年林芳郁從台大醫院院長轉任台北榮總院長,適逢蕭萬長要進行例行公職人員健康檢查。蕭萬長原本一直在台大醫院健檢,為了幫好友林芳郁「捧場」,特地轉到台北榮總進行健檢。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看更多:近50%失智症是可以預防的!權威研究證實:2關鍵有效防失智

 

林芳郁當時特別推薦蕭萬長試試他們的新機器:「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做肺癌篩檢,沒想到竟發現肺癌病灶,及時救治,也讓LDCT聲名大噪,現在也成為揪肺癌的高手。

 

退休後與失智症搏鬥近5年

林靜芸在新書發表會邀請中提到,林芳郁曾擔任衛生署長以及三大醫學中心院長,培育許多人才。他在榮總當院長時,募款鼓勵年輕醫師出國進修。退休後,他的心願是替母校台大外科做相同的事情。

 

然而,林芳郁在2021年7月從亞東醫院退休後,卻成了病人,與失智症搏鬥近5年。林靜芸表示,過去五年,林芳郁的病情漸漸穩定,並慢慢好轉。她說:年輕時,林芳郁守護她這位陽光女孩,現在由她來守護被病痛圍困的他。同時她也要成立林芳郁基金會,為林芳郁完成作育英才的願望。

 

曾任三大醫學中心院長 吳明賢盛讚林芳郁「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林芳郁先後擔任台大醫院院長、台北榮總院長及亞東醫院院長,這樣的資歷,吳明賢盛讚林芳郁「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而且無論是在歷任大醫院院長或是擔任改制前的衛生署署長任內,他均有建樹及建立風範。吳明賢形容林芳郁「無論格局、胸襟和見識均卓越,是不折不扣的有器識的醫界領導,所以能勝任這些重要職位。」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吳明賢表示,林芳郁是開啟國內瓣膜整形術及心律不整手術的先驅,也是台大心臟外科的中流砥柱。除了在自己醫療專業上的創新外,他在行政管理上初試啼聲擔任急診部主任時,就引進緊急救護技術員(EMT)制度,訓練具有到院前救護知識和技術的人員,從死神手中挽救無數生命,展現其傑出的領導管理能力與遠見。

 

失智症突然發生?其實往往有蛛絲馬跡

林芳郁為何2021年剛從亞東醫院院長一職退下後,就突然罹患失智症?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一般神經科主任王嚴鋒表示,許多病患就診時,家人常說病人近幾個月突然病情加重,覺得發病很突然。但實際上若仔細詢問,在更早以前都會有一些蛛絲馬跡,只是變化很緩慢,不易察覺。

 

王嚴鋒指出,尤其是退休的年長者,生活機能的需求比較少,在工作上不需要花太多心力,照顧上也常有晚輩代勞,很難察覺到異常。通常要到病情嚴重到一定程度,家屬才會發現問題所在。仔細詢問後,往往會發現病人在過去一陣子已經開始有點忘東忘西、重複問一樣的問題、吃過飯忘記又重新吃一次、吃過藥想不起來又重複服藥等徵兆。

 

如何分辨健忘與失智?

但是現代人忘東忘西的情形很常見,該如何分辨是單純健忘還是失智?王嚴鋒表示,最主要是看有無功能性的障礙。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年輕人偶爾忘東忘西很正常,但若經常掉錢、金融卡、證件等重要物品,或是存摺放哪怎麼也想不到,健保卡多次不見需要重新申請,或是常用的金融卡領錢時卻忘了密碼,就可能有功能性障礙的問題。

 

此外,熟悉的路卻找不到回家的路,甚至迷路被警察帶回家,也是失智的徵兆之一。王嚴鋒強調,健忘、方向感差、數學能力退化等現象,這類重要生活功能出現障礙,是判斷是否真的有失智風險的指標。

看更多:健忘愈來愈頻繁?醫:符合這2點就該警覺了

 

學習可延緩失智,但效果有限

有人用強迫學習的方式希望可以延緩失智,王嚴鋒表示,如果症狀仍很輕微,透過頭腦訓練或許還能恢復。但若真的罹患失智症,通常是緩慢且不可逆的退化過程,單靠訓練很難回復。

 

不過,王嚴鋒也提到一些生活小技巧,例如隨身攜帶記事本、用手機記錄等方式提醒自己,讓生活還能繼續,症狀不至於太早影響日常生活及獨立操作能力。也可以透過社交、多運動、學習新事物、閱讀等,改善認知功能。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失智症難逆轉 應及早治療

王嚴鋒指出,阿茲海默症若有大量類澱粉沉積,通常是不可逆且越來越糟的過程。過去很難在活著時就知道腦中類澱粉沉積量,但現在透過正子掃描,可以在活人身上檢測腦中是否有類澱粉。

 

尤其現在已有單株抗體藥物可治療類澱粉,使得這項檢查變得熱門,很多人詢問,是不是發現腦中有類澱粉沈積,就要馬上打單株抗體預防失智症?

 

王嚴鋒提醒,臨床試驗多半收案已有初期症狀的患者,認知功能完全正常者即使檢測出類澱粉沉積,是否一定會演變成阿茲海默症仍有不確定性,還需更多研究才能確定。他建議沒有症狀的人不必做此類篩檢,否則反而可能增加焦慮及照護困擾。

 

王嚴鋒表示,有症狀的人才建議做類澱粉篩檢,讓後續治療更明確。實務上可先做認知功能測驗追蹤,若分數持續退化到一定程度,再做正子掃描確認類澱粉沉積,對症下藥,好處可能大於壞處。

 

不過,若認知障礙已很嚴重,治療效果可能有限。王嚴鋒解釋,早年研究發現,即使清除類澱粉沉積,病情也不見得好轉,因為毒素已破壞大量神經元。後來研究專門收案早期患者,在毒素尚未大量破壞神經元時清除,才能看到實質好處。若到中後期,神經元已嚴重受損,清除毒素效果有限。

看更多:這食物每周吃1次失智風險少47%!8大養腦食物 對抗健忘、防大腦老化

 

◎ 圖片來源/翻攝自林芳郁臉書
◎ 資料來源.諮詢專家/林靜芸醫師.吳明賢醫師.王嚴鋒醫師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