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著好好的,站起來就頭暈?「站起來血壓升高」恐中風、心臟病

你是否曾在起身時感到一陣頭暈,或是突然血壓飆高卻渾然不覺?姿勢性低血壓已被大家所熟悉,不過醫界近年發現,愈來愈多人在變換姿勢時出現「姿勢性高血壓」,在站起來後血壓反而飆升。這個現象不僅容易被忽略,還與中風、心臟病等風險息息相關。
人體的「隱形調控系統」 血壓如何保持穩定?
人體擁有一套精密的自律神經系統,能在日常動作中自動調節血壓,確保我們從躺著、坐著到站立時,血壓維持穩定,不至於暈眩或昏倒。然而,當這套機制出現問題,就可能導致「姿勢性低血壓」,也就是從平躺或坐姿突然站起時,因血壓驟降而出現頭暈、無力、甚至昏倒的情況。
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內科部部長陳冠宇表示,低血壓的原因很多,比較常見的可能是藥物引起,或是因為水分不足、貧血的狀況;有些是跟肥胖也有點關係,肥胖的病人比較容易產生姿勢性低血壓的問題。
看更多:姿勢性高血壓比姿勢性低血壓恐怖!致命風險增87% 這茶助降血壓
你認識「姿勢性高血壓」嗎?
除了姿勢性低血壓,近年來醫界也愈來愈關注另一個相反的現象──姿勢性高血壓。高雄秀傳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黃鴻儒指出,若起立後,收縮壓上升超過20mmHg、或舒張壓上升超過10mmHg,即可視為姿勢性高血壓。若站立與平躺之間收縮壓差異超過20mmHg,就應提高警覺。
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柯宗佑則指出,過去臨床多聚焦在低血壓,但愈來愈多患者在站起或移動時,出現血壓明顯升高的現象。這樣的血壓波動若不穩定,長期下來可能增加罹患心臟病或中風的風險,對於已有高血壓的患者來說更需特別注意。他強調,穩定服藥與監測血壓,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關鍵。
看更多:王必勝逆轉高血壓!甩肉17公斤血壓正常免吃藥 醫:減鹽降壓效果高3倍
研究發現:站起來血壓升高不是少數現象
一項於2025年刊登於《英國醫學期刊》的研究,針對超過3萬名已患高血壓或血壓偏高的成年人進行分析,發現有高達17%的人出現姿勢性高血壓,比姿勢性低血壓的9%還要常見。更值得警覺的是,《歐洲預防心臟病學期刊》進一步指出,這類病人日後罹患中風或死於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明顯較高。
儘管風險不容忽視,目前醫學界對姿勢性高血壓的治療目標仍未有明確指引。成大醫院家庭醫學部醫師劉芳羽說明,「姿勢性低血壓」的處置多以緩解症狀與預防跌倒為主;而「姿勢性高血壓」雖已被愈來愈多研究指出與心血管疾病相關,臨床上仍屬較新議題,治療策略有待建立。
除了生理調節失衡,肥胖也是影響血壓變化的潛在因素。台大醫院心臟內科醫師賀立婷指出,肥胖患者起身時,需要較多力氣支撐身體,加上心血管調節機能受限,更容易出現異常血壓波動。
看更多:血壓低吃什麼?10種水果+維他命推薦 飲食禁忌一次看
姿勢性血壓異常 三高與糖尿病患更要小心
彰化秀傳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黃文謙也提醒,不論是姿勢性高血壓或低血壓,都不是罕見現象,尤其在三高患者、糖尿病患、或血管功能退化的族群中,發生機率更高。若平時未特別留意,容易讓這些潛在問題被忽視,直到出現嚴重併發症才察覺。
醫界建議,民眾應養成規律量血壓的習慣,若發現休息後坐姿血壓超過130/80mmHg,應尋求醫師評估;同時透過規律運動、控制體重、減少鹽分攝取等生活習慣改善,也是預防高血壓與心血管疾病的基本原則。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TVB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