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14種癌症發病率高!美研究警告改掉「這習慣」降低罹癌風險

全球癌症年輕化已成為一個值得關注的議題。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最新研究指出,分析2010~2019年的數據後,發現50歲以下年輕成年人中有14種癌症的發病率正在上升,包括乳腺癌、結腸癌、腎臟癌、子宮癌、胰臟癌等。這項研究結果敲響了警鐘,提醒年輕族群應及早採取預防措施,降低罹癌風險。
年輕人面臨的肺癌風險因素
成大醫院腫瘤醫學部醫師李純慧指出,在台灣十大癌症中,肺癌無論是發生人數、死亡率,還是晚期確診比例都位居第一,是需要高度重視的現象。現在年輕人面臨的肺癌風險因素包括空氣污染加劇、職場環境中有害物質暴露、二手菸的影響,以及家族史等因素。特別要注意的是,現在有不少年輕的肺癌患者其實從來都不抽菸。
看更多:金曲歌王才剛喜獲麟兒 妻卻傳乳癌2期!孕婦乳癌愈來愈多 醫破解3迷思
國民健康署積極推動癌症篩檢
秀傳癌症醫院院長張正雄指出,國民健康署一直積極在推動癌症篩檢,也把篩檢年齡層逐漸下降。衛福部對年輕人的健康,特別是在癌症上面相當重視。另外,在戒菸、戒檳榔的推廣以及維持正常生活習慣等方面,都是可以讓年輕人身體更健康的重要措施。
台灣乳癌發生年齡比歐美平均少了約10歲
東元綜合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姜惠珊進一步指出,有不少人認為年輕人是相對健康的族群,通常不會想到會有癌症發生。但近十年來,35~50歲的癌症族群有增加趨勢,特別是乳癌、肺癌、大腸癌等常見癌症。針對台灣的情況,40歲以下的大腸癌發生率逐年上升,而乳癌發生年齡比歐美平均少了約10歲。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李岳駿表示,飲食的改變、肥胖人口的增加,以及環境污染是導致癌症年輕化的主要原因。
看更多:工作壓力大會讓身體慢性發炎、增罹癌風險!3招紓壓、抗發炎
醫療普及助於及早發現癌症
高雄秀傳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蘇峻民認為,癌症年輕化一方面是因為醫療的普及,包括超音波和電腦斷層等檢查技術的進步。以前的年輕人可能沒有機會接受這些檢查,因此癌症無法及早發現。另一方面,隨著年齡增長,某些癌症的發生率本來就會變高。
提高癌症篩檢覆蓋率 避免遺珠
李岳駿進一步指出,提高癌症篩檢覆蓋率至關重要,包括院內癌症篩檢以及社區癌症篩檢服務。癌症篩檢項目包括口腔癌篩檢、子宮頸癌抹片篩檢、大便潛血檢查、乳房攝影以及肺癌的電腦斷層篩檢等。同時,納入人工智慧以及大數據分析,能夠提早發現癌症,並採用個人化和精準醫療的策略進行治療。
把握黃金時機做癌症篩檢
姜惠珊提醒,要早期發現和預防這些癌症,關鍵在於做健康檢查。現在國健署已經對一些癌症篩檢或健康檢查的年齡做了下修,民眾可以針對自己符合的部分,多做一些健康檢查和癌症篩檢,特別是有家族史的人更應把握黃金時機。
看更多:二姐江蕙復出個唱倒數3周!肌耐力、肺活量都要練 營養師建議喝這飲品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TVB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