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沒事就愛滑手機 陳小姐才25歲就得老人病「頸椎狹窄」如60歲阿嬤

丁彥伶 報導 2025/06/24 10:15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沒事喜歡滑手機,陳小姐才25歲就出現雙手麻、無力等症狀,有天她發現四肢無力才趕快就醫,竟發現她已經發生「頸椎狹窄症」的老人症頭,已經嚴重影響她的行動能力和生活,所幸及時治療,目前經藥物和物理治療,已經得到改善。

 

頸椎狹窄症好發於中老年族群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張鵬遠指出,頸椎狹窄是指脊椎管空間變窄,壓迫到脊髓或神經根,常見症狀包括肩頸痠痛、手腳麻木、四肢無力,嚴重時甚至影響走路平衡或大小便控制。過去這種症狀多發生於五、六十歲族群,但如今卻因不良姿勢與高頻率使用3C產品,發病年齡逐漸下探。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看更多:腰痠背痛全解析:從位置、原因到舒緩方法一次搞懂

 

陳小姐的案例就是一個警訊,她平時習慣低頭長時間滑手機,久而久之導致頸椎長期受壓,引發椎間盤提早退化,壓迫神經根與脊髓,進而出現雙手麻木、無力及疼痛感,連日常生活也受到影響。經核磁共振(MRI)檢查後,確診為頸椎狹窄症。

 

初期症狀輕微 延誤就醫恐惡化

張鵬遠進一步說明,頸椎狹窄初期症狀可能只是手部輕微麻木或肩頸緊繃,若未及早就醫診斷,有可能惡化為脊髓型頸椎病,不僅影響日常行動,甚至可能導致癱瘓。治療方面,輕微患者多以物理治療、藥物控制與復健等保守治療為主;若壓迫嚴重或保守治療無效,則需考慮進行減壓或融合手術等方式處理。

 

日常生活中 重視姿勢與休息

桃園醫院神經外科病房護理長馬靜儀也提醒,民眾使用手機、電腦時應將螢幕抬高,避免長時間低頭,每30分鐘應起身活動或做頸部伸展,睡眠時枕頭高度也需適當,以維持頸椎自然曲線,減少壓力累積。她特別呼籲,年輕族群若出現手部麻木、頸部僵硬或活動受限等症狀,務必儘早就醫,避免延誤治療時機。

 

改變生活習慣 遠離頸椎病變威脅

科技帶來便利,也悄悄帶走健康。面對提早報到的「老年病」,唯有改變生活習慣與姿勢,才能真正守護脊椎健康,遠離頸椎病變的威脅。張鵬遠呼籲,民眾平時應養成正確的使用3C產品習慣,並適度休息,才能預防頸椎狹窄症的發生。

看更多:常閃到腰別再躺著!很多人都做錯 4步驟避免復發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 圖片來源/部立桃園醫院提供
◎ 資料來源/張鵬遠醫師.馬靜儀護理長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