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推「這2種油」預防中風效果好!警告:沒做1事容易小中風

每年都有許多中風患者在復健路上奮戰,醫師指出,許多患者忽略了「脫水」的危險性,當身體缺水時,血液黏稠度上升,再加上年齡造成血管硬化,末梢血液供應不足,進一步誘發小中風。
中風不只因三高!醫警告:脫水是最常被忽略的元凶
台灣中風健康照護協會理事長王新民表示,治療中風或預防中風的患者,常常會忽略脫水的問題,當脫水時,血液的黏稠性就會增加,流動性變差,再加上血管狀態隨著年齡惡化,有些末梢的地方血液供應量就會不足,可能造成腦末梢小血管血量不足,導致腦組織受傷,甚至造成小中風。因此,充足飲水也是預防與復健的重要一環。
想預防中風?橄欖油、酪梨油、堅果是防線
根據統計,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個案發生中風的風險,分別是非三高個案的2.84倍、2.86倍以及2.37倍。要預防中風發生,除了規律運動和維持健康體重外,飲食也要掌握三少二多原則,少調味品、低油脂、少加工食品,多蔬果以及多高纖食物。
亞東醫院神經醫學部醫師徐仁祐建議,可以考慮用一些非飽和性脂肪酸的植物油,如橄欖油或酪梨油,來取代一些動物油。同時也要尋求一些低升糖指數的食物,例如燕麥或堅果類,因為它們不會像糙米類的食物,吃下去後馬上分解讓血糖飆升。
rTMS治療輔助復健 幫助中風患者更快進步
亞東醫院中風中心主任唐志威也提到,腦中風是局部細胞死亡,會造成手腳無力、講話不清楚或失語症等症狀,復原主要是靠旁邊健康的細胞來取代功能。現今,結合腦部磁刺激療法與個別化復健規劃,讓中風患者多一條康復的希望之路。
rTMS(重複經顱磁刺激)是一種由上而下的方式,直接做腦部皮質的調控,讓部分的細胞能夠活化,更容易分化。這是一個可以輔助目前周邊復健治療的方式,根據每位患者需要刺激大腦的區域,幫助重拾肌力、語言或認知功能,但仍需搭配傳統的復健計畫。
然而,rTMS並非適用於所有患者,唐志威提醒,若患者曾接受腦部開刀或植入儀器,例如心臟節律器、人工耳蝸等,或有嚴重難以控制的癲癇病史,都不建議進行這項治療。
症狀改善不代表康復 復健中斷恐導致二次中風
根據112年衛福部統計,腦血管疾病是國人10大死因的第4位,平均每年奪走1萬多條寶貴性命;即便存活,通常也會遺留下不同程度的神經功能障礙。
徐仁祐擔憂,腦中風患者在症狀有所改善後,就不再持續治療或復健,甚至又恢復了原本不健康的生活模式,導致二次或三次中風。他強調,2020年台灣中風學會提到要適度運動,因為適度運動對血脂控制是有幫助的;如果沒有好好運動、復健,長期待在家裡,代謝不好、體重增加,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和中風的風險。
看更多:氣溫一高「中風」就來?中醫教你4招預防中風 按摩10穴位改善血液循環
除了三高和肥胖外,高溫劇烈變化和情緒起伏,也是潛在的中風風險因子,關鍵還是平時就要注意調整不良的生活習慣,才能有效預防中風的發生。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TVB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