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老人走路常跌倒是骨鬆?醫揭1症狀機率更大!增肌這樣做

老人-跌倒-骨質疏鬆-肌少症

許寶仁 報導 2025/06/26 16:45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年長者走路常跌倒,是骨質疏鬆嗎?醫師指出,老年人走路無力容易跌倒,其實肌少症的機率更大!而「養肌肉」要從強化營養和運動著手,足夠的蛋白質加上啞鈴、舉重、仰臥起坐、伏地挺身等阻抗性運動,是對抗肌少症有效的方式。

 

75歲嬤常跌倒 不是「骨鬆」是「肌少症」

75歲的王姓阿嬤時常走路跌倒,家人以為她骨質疏鬆,但經過體脂肪及肌肉量分析檢查後,阿嬤其實是肌少症,她的肌肉質量指數(ASMI)只有4.2,遠小於亞洲女性基準的5.4。衛福部彰化醫院家醫科主任廖曜磐表示,很多人以為,年長者走路無力是骨質疏鬆症,其實肌少症更常被忽略。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看更多:長者走路不穩?別只練大腿肌力!專家教「4階段平衡訓練」安全防跌倒

 

肌少症怎麼看?鳥仔腳、常腳軟、毛巾擰不乾

廖曜磐進一步指出,老人家常因退化而肌少症,雙腳外觀很細小,也就是俗稱的「鳥仔腳」,走路時比較沒有辦法平衡而跌倒,如果又有骨質疏鬆,這時候就容易骨折,但因為骨鬆的常識流傳比較廣,很多人將老人家易跌倒的情況一律視為骨鬆,這是錯誤的認知。

 

▲肌少症者常是雙腳細小的「鳥仔腳」。(圖/彰福部彰化醫院)

 

廖曜磐表示,王姓阿嬤身材瘦小,走路時雙腳無力且痠痛,容易腳軟或踉蹌而跌倒。此外,手握力變差,難以擰乾毛巾,也覺得四肢無力,從椅子上起身有困難等,都是肌少症的常見症狀。

看更多:腰痠背痛全解析:從位置、原因到舒緩方法一次搞懂

 

低劑量X光能檢查骨質密度和肌肉、脂肪量

衛福部彰化醫院放射科主任王憶芬指出,骨質密度可透過雙能量X光吸收儀檢測;其實,肌少症的重要參考依據「肌肉質量指數」(ASMI),也可以藉助這個儀器檢測,透過低劑量X光,可精準測量身體各部位的脂肪量和肌肉量。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體脂肪及肌肉量分析檢查所顯示的全身彩色掃描圖。(圖/彰福部彰化醫院)

 

握力、走路太慢也是肌少症判斷標準

王憶芬表示,ASMI指的是四肢瘦肉質量除以身高的平方(kg/m²),根據亞洲肌少症工作小組的數據,男性小於7.0kg/m2、女性小於5.4kg/m2,就可能是肌少症。其他判斷準則還包括握力(男性<26kg,女性<18kg)及行走速度<0.8m/s

 

體脂肪及肌肉量分析檢查 脂肪堆積、肌肉平衡看清楚

王憶芬指出,體脂肪及肌肉量分析檢查除了檢測ASMI之外,還能顯示全身彩色掃描圖,藍色顯示骨骼組織,橘紅色顯示瘦肉組織及黃色顯示脂肪組織,可快速辨識脂肪堆積的區域,觀察左右肌肉是否平衡。

看更多:小Call婆婆痛風只吃白飯 暴瘦10公斤!專家教這樣吃:過度節食反加重病情

 

「蘋果形」身材心血管、「梨形」女性乳癌風險較高

另外,體脂肪及肌肉量分析檢查也能描述脂肪儲存的位置,判斷身形是「蘋果形」或「梨形」,蘋果形較容易罹患心血管、高血壓、糖尿病及代謝性疾病,梨形在女性引起乳癌的風險較高。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預防及改善肌少症 營養+運動2關鍵

廖曜磐表示,要預防及改善肌少症,需從營養和運動兩方面著手。年長者應提升蛋白質攝取量,運動方面可選擇有氧舞蹈、快走等強化肌耐力的運動,或太極拳、瑜伽等增進身體平衡感的運動。阻抗性運動如舉啞鈴、舉重、仰臥起坐、伏地挺身等,也是對抗肌少症的有效方式。

看更多:骨質疏鬆不只補鈣、維生素D!新研究揭1維生素超有效

 

圖片來源/衛福部彰化醫院提供
資料來源.諮詢專家/廖曜磐醫師.王憶芬醫師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