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台大安寧療護30年助萬人善終!非癌僅2成 關鍵原因曝

善終-安寧緩和醫療-安寧療護-安寧病房-台大醫院

許寶仁 報導 2025/06/26 19:04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安寧緩和醫療是末期患者尊嚴善終的重要選擇。台大醫院30年前設立第1座公立醫院的安寧緩和病房,至今照顧逾萬名末期患者。不過,國人接受安寧療護以癌末患者為主,非癌病人占比僅23%,包括民眾意願及臨床指引都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據統計,台灣每年約有18.5萬人死亡,預估2050年將增至30.9萬人。然而,許多臨終病患在生命最後階段,仍飽受病苦折磨,未能接受安寧緩和醫療、減輕痛苦,根據健保署資料,台灣目前僅有32%的病人在過世前一年接受安寧療護,其中以癌症末期患者居多,非癌症病人使用率僅23%。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2025年適逢台大醫院創院130周年,也是該院緩和醫療病房成立30年。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任、台灣安寧緩和醫學學會理事長程劭儀細數,打從她還是住院醫師起,台大醫院家醫部由邱泰源教授擔任醫療主任,在鄰近空中花園的6A病房設立全國首座由公立醫院設立的緩和醫療病房,30年來已陪伴超過萬名病人,走過人生最後一段路。

看更多:想善終 該怎麼預立醫療決定?醫院能諮詢!家屬意見不一時「他」有權說話

 

台大醫院130年、推動安寧庫療護30

程劭儀表示,台大緩和醫療病房之所以設立於6A,鄰近空中花園,為的是病人在病情許可下可接觸大自然,舒緩身心。1996年推動居家醫療,後續擴展至社區及一般病房,提供完整照護模式。1998年更與蓮花基金會合作,開展靈性照護制度,訓練臨床佛教宗教師,帶動全台靈性關懷風氣。

 

國內非癌症患者接受安寧療護僅23

儘管台大醫院在推動安寧緩和醫療不遺餘力,但台灣安寧緩和醫療普及率仍偏低。程劭儀坦言,尤其非癌症病人如失智症、肝硬化、心肺疾病等,病程難以界定「末期」,導致醫師不易轉介,家屬也不易接受。他指出,「很多家屬認為不是癌症為什麼要做安寧?」反映大眾對緩和醫療仍存誤解,需透過政策、教育與社會宣導持續推廣。

 

轉介時機、家屬認知是2大關鍵

根據2023年健保署資料,癌症病人死亡前一年安寧療護比率約64%,但非癌病人僅23%。事實上,早在2009年,健保已將8大非癌疾病納入緩和醫療保障,顯示制度健全,但實務上仍需突破轉介時機、家屬認知等障礙。

看更多:國人善終大調查!5成已規劃身後事 最大原因是這個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病人自主權利法簽署率不到1%

此外,2019年上路的《病人自主權利法》,保障病人、家屬、醫療團隊三方進行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由病人事先表達醫療意願,但目前簽署率不到1%,顯示國人仍不習慣面對生命終點的課題。

 

醫病攜手 陪伴走過生命最後一程

台大緩和醫療病房主任姚建安指出,緩和醫療病房約有8成為癌症病人、2成為非癌重症病人,包括末期腎病、失智合併感染等情況。院方設有安寧共同照護團隊,主動走入各科病房,協助病人與家屬預先溝通,銜接安寧療護,2023年訪視次數超過5000人次。

 

姚建安說,醫療團隊花最多時間與家屬溝通,協助他們理解緩和醫療並非放棄治療,而是減少不必要醫療介入,減輕病人痛苦,尊重生命最後一程。

看更多:沈春華自曝40歲開始寫遺囑!自書遺囑怎樣做才有效?專業律師解答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評估失能指標與安寧療護介入適當時機

對於非癌患者的安寧療護介入時機點,姚建安表示,這部分過去的臨床指引並不明確,然隨著臨床指引的建置、共同照護觀念逐漸成熟,目前共識是以下幾項失能指標可介入安寧療護,包括:

  • 每日臥床時間超過12小時
  • 高燒
  • 疼痛
  • 呼吸困難
  • 神智混亂

這些患者家屬建議可尋求安寧療護,讓親人得到尊嚴善終。

 

安寧不只醫療 社工、志工助走過生命課題

台大醫院社工室主任宋賢儀表示,團隊多年來走入無數家庭,見證生命的脆弱與堅強,從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痛,到幼子失去雙親的哀傷,社工與志工提供陪伴、心理支持與實質資源協助,協助家屬面對人生的離別。

 

金山分院院長蔡兆勳也分享,緩和醫療30年來,病人、家屬與醫療團隊共同學習成長,「病人的笑容與勇氣,永遠留存在我們心裡。」他強調,台大醫療團隊不僅重視高科技,更強調人文關懷與尊嚴。

看更多:不插管不氣切!80歲獨居阿姨做好善終準備 每天1杯蔬果汁手腳靈活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真實案例:父親選擇安寧 留給家人溫柔回憶

家屬連純慧也分享父親連振坤中醫師的故事。連醫師生前為中醫師,服務社區逾40年,熱心推廣安寧醫療與器官捐贈。某次在家中跌倒後,檢查發現腦部7.5公分惡性腫瘤,歷經手術與治療,病情復發後,連醫師選擇不再接受侵入性醫療,坦然面對生命終點。

 

「選擇安寧,是父親對自己的寬容,對家人的溫柔。」連純慧回憶,父親在台大緩和醫療病房度過人生最後階段,雖然目睹身體功能逐漸退化,過程艱難,但院方全程陪伴,醫護人員耐心照顧,讓家屬感受深刻的人性關懷。父親離世後,姚建安主任更陪伴家屬1.5小時,給予心理支持,「他是我們家的恩人。」

看更多:90%人認同善終 「預立醫療」簽署僅1%!調查揭1行為可預測實踐力

 

圖片來源/台大醫院提供
◎ 諮詢專家/程劭儀醫師.黃建良醫師.蔡兆勳醫師.姚建安醫師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