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檢過關卻還是覺得有病?醫曝可能過敏引起體內發炎 這類食物最常見

健檢數字看起來都合格,不知為什麼卻總是頭暈、脹氣,感覺不舒服?專家提醒,可能要高度懷疑是不是有食物過敏的問題。
美兆健檢診所醫師林美秀指出,許多人花了大筆金錢做健康檢查,胃鏡、腸鏡等檢查都顯示正常,卻仍持續感到頭暈、疲倦和腸胃不適等症狀。這些「查不出病因」的慢性不適,可能是身體正默默對日常食物產生「過敏」反應,引發體內長期發炎。
常見的慢性食物致敏元凶
林美秀指出,臨床上最常見引起慢性食物致敏的3大類食物為牛奶、雞蛋和小麥,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極為常見且普遍大眾經常食用的食物。
慢性食物致敏與急性過敏有所不同,林美秀說,前者不會立即引發明顯的過敏反應,而是持續累積體內的發炎物質,導致難以歸類的不適症狀,讓人感覺「沒病卻一直不舒服」。更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慢性發炎反應也會逐漸損害血管健康,成為動脈硬化、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潛在風險因子。
IgG4過敏原檢測 精準找出發炎源頭
要找出導致發炎的潛在食物來源,並不容易。林美秀建議,目前以IgG4慢性過敏原檢測為主要方法。透過抽血檢視40項常見食物和環境因子的免疫反應強度,試著找到問題所在。
看更多:鼻子過敏食鹽水洗鼻子愈洗愈嚴重 中藥洗鼻液有效消除腫脹
林美秀表示,過敏原檢測報告會將食物分為高風險、中度和輕度反應3等級,對應不同的飲食策略。高度致敏食物建議完全避免,中度反應食物則視症狀強度盡可能減少攝取,輕度反應食物雖無需完全禁食,但在身體壓力大時應避免食用。
看更多:別把「氣喘3警訊」誤認成一般感冒!專家呼籲:不及時處理會影響生命安全
聰明調整飲食 改善慢性不適
林美秀強調,慢性致敏並非要完全禁錮飲食,而是要學會聰明選擇。例如牛奶過敏的個案,可以在平日上班時避免攝取牛奶,但周末放鬆時喝杯拿鐵則相對無妨。
透過IgG4檢測找出慢性食物過敏原,並進行飲食調整後,林美秀指出,臨床上改善最明顯的前3大症狀分別為:
-
改善疲倦、頭暈、頭痛。
-
改善腸胃道問題,如脹氣、便祕、腸絞痛等。
-
改善皮膚問題,如濕疹、青春痘、皮膚搔癢等。
過敏日記 可幫助溯源
除了檢測,林美秀也推薦書寫「過敏日記」,記錄身體突發不適時,先前吃過的食物、生活作息等變化,讓身體發出的訊息轉換成有意義的指標。
林美秀強調,透過慢性過敏原檢測,盡早找出讓身體發炎的「隱形敵人」,即能透過飲食調整,改善慢性不適。
看更多:快看一下你常用的那瓶洗髮精!專家揭含有這些防腐劑 大量掉髮元凶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林美秀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