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03日
郭庚儒 整理
近來有許多名人罹患胰臟癌或因胰臟癌病逝,例如:日前返台治療胰臟癌的前駐泰代表李應元,以及因胰臟癌離世的資深演員張國棟、新北市女俠議員唐慧琳、日本知名作家山本文緒。
看更多:李應元疑因胰臟癌接受治療中 醫曝「癌王」難發現 上腹痛、體重驟降等快檢查
安南醫院醫療副院長兼內科部代主任許秉毅指出,胰臟癌素有「癌王」之稱,根據衛福部2019年的統計顯示,國內每年約有2500名國人因胰臟癌而過世,胰臟癌也在2019年一舉超越了胃癌,成為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中的第7名。
許秉毅表示,胰臟癌之所以令人聞之色變,主要是因為早期症狀不明顯,且由於胰臟隱身在胃的後方,不容易用超音波做完整的檢查,因此,發現時大多已大於3公分,無法開刀治療了。研究顯示,高達85%胰臟癌在初次診斷時,就已經無法開刀,而9成胰臟癌患者會在一年之內死亡。
胰臟癌診斷平均年齡是71歲,2/3的胰臟癌患者在65歲以上,絕大部份胰臟癌患者超過45歲。
新診斷的糖尿病患中,有1~3%患有胰臟癌。
看更多:無糖飲品可能不是無糖!甜味劑恐越吃越肥、糖尿病上身 專家曝2種糖較健康
三酸甘油脂大於500毫克/百毫升。
看更多:每天1招輕鬆戰勝內臟脂肪!彥寬老師教你「顫掌」 小腹變平坦、脂肪肝都改善
2位或以上家庭人員罹患胰臟癌。
BRCA1、BRCA2基因突變,容易產生乳癌、卵巢癌、胰臟癌。
看更多:大蒜殺菌又抗菌!也能降血壓、控血糖、防癌症?4招大蒜久放保存方法學起來
許秉毅指出,臨床上,篩檢出小於2公分的胰臟癌,才比較有意義,因為小於2公分的胰臟癌,有8成以上可以手術治療。
每年做一次腹部超音波、胰臟癌指標(CA19-9)、胰臟發炎指標(澱粉酶);若發現異常,應進一步檢查。
每3年做一次腹部磁振造影檢查,磁振造影檢查可以較準確檢測出早期胰臟癌,其優點有準確、無輻射線,但費用較昂貴,需自費約1.1萬元。
看更多:張國棟罹胰臟癌病逝!醫曝6大危險警訊 中老年人2情形不單純
◎ 本文出自/吃病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字體放大好閱讀,收藏文章更便利!點我下載【健康2.0 APP】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選下方「我知道了」 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代表您同意我們的 Cookies 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