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58歲婦女只吃水果33年,體檢數據好到讓醫生驚訝!專家曝健康隱憂

水果-果食主義者-糖胖症

顧詩蓓 報導 2025/02/07 17:44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58歲的安妮‧奧斯本(Anne Osborne)靠著33年來只吃水果,居然維持了超好的健康狀態,血液檢查連膽固醇比率的數值讓醫師相當驚訝。不過專家提醒,這種極端飲食恐怕會帶來營養不均衡和代謝問題,建議還是要搭配蛋白質、健康脂肪和規律運動,才能真的顧好健康。

 

58歲婦女33年只吃水果,體檢膽固醇結果驚人

安妮過去33年來僅以水果為主食,其實她從19歲開始成為素食者,並逐步過渡到純素食,最終轉為「果食主義者」,只食用新鮮的水果、種子和堅果。她表示,這樣的飲食讓她的健康達到巔峰狀態。過去會因爬坡而氣喘吁吁的現象不再發生,她如今每周能跑步約50公里,能輕鬆步行13公里進城,她還經常散步,並參與各種園藝活動。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安妮分享,她在聖誕節和生日等特殊場合,會用乾果、堅果等天然食材製作生水果蛋糕,但平時堅持簡單的水果飲食。為了減輕消化系統的負擔,安妮每餐僅選擇一種水果食用。早上,她通常以鮮榨柳橙汁開啟一天,午餐則以酪梨為主,晚餐視當天心情選擇喜愛的水果。

 

在營養補充方面,安妮特別注重水果的種植環境,堅持只吃來自營養豐富土壤的優質農產品,避免食用經過化學處理的水果。她表示,這樣的飲食方式讓她的健康狀態保持在最佳水準。醫生的血液檢查結果顯示,她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比率是「罕見的優秀水平」,且沒有更年期的相關症狀。此外,她的傷口癒合速度快,精力充沛,這讓她對果食飲食更加堅信不疑。

看更多:2月當季水果指南:藍莓降血壓及蓮霧穩血糖功效一次看

 

什麼是果食主義者?

果食主義者(Fruitarian)是一種素食者,他們的飲食主要由水果、堅果和種子組成,避免食用會對植物本身造成傷害的部分,如根、莖、葉等。這種飲食方式的動機多樣,可能出於道德、宗教、環保或健康等考量。不過果食主義可能導致營養攝取不均衡,需特別注意蛋白質、脂肪和特定維生素的攝取,以維持身體健康。

看更多:醫師吃素有祕訣!親身實踐大推3種防癌食物 葷食者也能輕鬆預防癌症

 

只吃水果對身體好嗎?醫師解析營養挑戰與健康隱憂

北醫新國民醫院腎臟內科、一般內科鄒居霖主任指出,果食主義者以水果為主食,容易缺乏蛋白質、鈣、鐵、維生素B12等關鍵營養素,這可能導致肌肉流失、免疫力下降或骨質疏鬆等問題。此外,果糖攝取過量還會增加肝臟負擔,提升脂肪肝、糖尿病及代謝症候群的風險。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鄒居霖提醒,水果的升糖指數(GI)因種類不同而差異很大。像香蕉、葡萄、芒果等高GI水果,容易造成血糖波動,建議選擇低GI水果(如莓類、柑橘類),並搭配優質蛋白質和健康脂肪,避免營養失衡。

 

運動助力健康:規律習慣減少飲食風險

針對安妮在33年的果食飲食下,血液檢查顯示出優異的膽固醇比率(高HDL、低LDL),鄒居霖表示,這可能並非單純依靠果食飲食所致,而是與她規律的運動習慣及整體飲食策略有關。

 

鄒居霖指出,運動能有效提升「好膽固醇」(HDL)水平,同時促進脂肪代謝和穩定血糖。此外,安妮並未完全依靠單一水果維生,她可能有策略性進食,搭配足夠的堅果等植物性蛋白質和健康脂肪,這對維持膽固醇平衡、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很重要。因此,鄒居霖強調,單靠極端飲食並不足以達到理想的健康狀態,規律運動和營養均衡的搭配同樣不可忽視。

 

現代水果含糖量高,恐誘發糖胖症與癌症

鄒居霖提醒,現代水果因品種改良,含糖量普遍較高,長期大量攝取恐引發「糖胖症」,意即肥胖與糖尿病共存的代謝問題。糖胖症患者除了面臨三高風險(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還可能提高罹患胰臟癌、乳癌等代謝型癌症的風險。因此,他建議民眾在日常飲食中,適量攝取水果,並注意避免高糖分水果造成的健康負擔。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建議,每天應攝取2份水果,每份約一個拳頭大小,並選擇在地、當季、多樣化的水果。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看更多:罹患糖尿病又有肉肉體態?當心罹患「糖胖症」 營養師教5招降低合併症風險

 

鄒居霖強調,像果食這類極端飲食模式雖然短期內可能讓人感覺輕盈、健康,但長期來看卻存在不少隱憂。營養素攝取不均衡可能引發代謝失衡、體力下降甚至慢性病。他建議想嘗試極端飲食的人務必諮詢醫師,依照自身健康狀況調整飲食,確保蛋白質、脂肪等營養素的均衡攝取。此外,搭配健康生活方式與規律運動,才能真正維持良好的健康狀態。

 

此為『問健康』程式碼區域,請勿修改更動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諮詢專家/鄒居霖醫師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