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功效降血壓、控血糖?可以每天吃?2吃法大增4倍防癌力

番茄功效有哪些?番茄功效防癌、降血壓助減肥。可以每天吃嗎?營養成分有哪些?番茄季要吃趁現在,看番茄10大功效,2吃法降癌症風險40%。
番茄的營養成分與10大功效
義大利人常說「番茄紅了,醫師的臉就綠了」,意指番茄比醫師還厲害。哈佛大學醫學院多年來持續公布有益健康、所謂的「超級食物」,番茄長期以來都高居第一名,也曾榮登美國《時代》雜誌「十大風雲食物」的榜首。因為無論是民間的食用經驗,或是醫學界的研究,長期以來就認為番茄營養豐富,且有許多健康功效,來看看番茄有哪些營養成分和功效。
- 番茄茄紅素能防癌抗癌
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網站資料指出,1999年美國統計發現,多吃番茄的人,平均罹癌率降低4成。而台大醫學院生化所的研究也發現,多吃番茄可以大幅減少攝護腺癌、胃癌、腸癌、卵巢癌、子宮頸癌、乳癌的發生率,甚至還有助防曬,預防皮膚癌的效果。
台大醫院過去曾有研究顯示,攝護腺肥大患者每天吃30mg的茄紅素,12周後頻尿、排尿困難等症狀有明顯改善。研究發現,血漿中番茄紅素較低的人,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增加2倍。
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網站資料指出,番茄無論生食或熟食都深受民眾喜愛,是因為番茄中最主要的營養成分「茄紅素」,茄紅素為脂溶性維生素,穩定性佳,不只生食可以攝取到營養,即使經過高熱烹調,做成番茄醬、番茄罐頭,都不會破壞茄紅素,甚至在加熱、加工或加鹽後,經測試,其茄紅素還更提高3~4倍,其中,紅透的番茄的茄紅素含量最多。 - 番茄茄紅素、槲皮素能抗氧化+護心
茄紅素的抗氧化功能,據研究發現,茄紅素也能夠阻止膽固醇合成,吃番茄可以減少低密度膽固醇LDL氧化,降低動脈硬化風險及心血管疾病發生率,進而保護心血管。槲皮素優秀的抗氧化能力,能抗許多因自由基引起的疾病,如癌症、心血管疾病、失智等。
番茄中的維生素B6和葉酸,能幫助身體將會傷害血管的同半胱胺酸代謝為身體需要的胱胺酸和甲硫胺酸,避免血管發炎,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 番茄茄紅素能助控糖、護腎
根據2018年4月份西班牙瓦倫西亞理工大學(Universitat Politècnica de València) 發表在《功能性食品》(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期刊的最新研究發現,番茄(pear tomatoes)能利用腸道的羅伊氏乳酸桿菌( Lactobacillus reuteri )當作益生菌,幫助降低血糖。
據長庚醫院的資料指出,很多的研究發現,茄紅素因抗氧化、抗發炎的效果,不只能抗癌和護心,研究也顯示,對於糖尿病病人而言,茄紅素能有效降低糖尿病神經病變、腎病以及其他併發症。 - 番茄茄紅素抗氧化有助抗老
根據研究發現,茄紅素清除自由基能力比β胡蘿蔔素強2倍、比維生素E強100倍,是已知類胡蘿蔔素中最強的,能避免細胞病變、預防身體老化。 - 番茄含榖胱甘肽、維他命A能防曬、防老人斑
番茄含有榖胱甘肽和維生素A,可維護細胞正常代謝,並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可促進皮膚、內臟色素減退或消炎,預防老人斑及衰老,也有增強胃酸幫助消的作用,還兼有預防心血管疾病功能。 - 番茄含維生素C能助防皺、維持肌膚彈性
番茄的維生素C不只能增加免疫力,還能夠促進膠原蛋白合成,維持肌膚青春彈力。 - 番茄富含多種維生素助美白
番茄富含維生素A、β-胡蘿蔔素、維生素C和許多礦物質,其抗自由基作用中,β胡蘿蔔素能預防黑色素的形成,維生素A和維生素C能降低體內黑色素生成,能助美白,也能幫助皮膚維持細嫩。 - 番茄纖維防便祕助控糖
番茄富含膠質的膳食纖維,是腸道好菌最愛的的益生元,除了可以保健腸道,還能幫助控制血糖。尤其大番茄的熱量低、含糖量低,對糖尿病患者來說,肚子餓的時候,用一個大番茄當點心,即是最佳選擇。 - 番茄維生素K助骨骼強化
番茄中的維生素K能刺激骨細胞活性、參與骨骼蛋白質合成。每天補充番茄能增強骨骼密度和硬度、預防骨鬆症。 - 番茄含鉀助降血壓
番茄有豐富的鉀,豐富的鉀能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鈉,預防體液滯留、消水腫,和茄紅素一樣都有助預防高血壓。
另外,番茄還富含維生素C,在100公克生番茄中,含蛋白質0.8公克、脂肪0.3公克、碳水化合物22公克(蘋果含量的一半),鈣8毫克、磷24毫克、鐵0.4毫克、鉀300毫克、胡蘿蔔素0.37毫克、維生素A 8毫克、維生素B1 0.94毫克、維生素B2 0.03毫克、維生素B6 0.6毫克,屬低熱量食物;含有硼、錳、銅微量元素,是人體需要的礦物質;食用纖維0.4克,促進腸蠕動。還含硒有多重防癌、抗癌效應。
看更多:3月當季水果指南:番茄防癌、香蕉降血壓 4熱門水果營養禁忌全解
健康2.0專家:番茄如何助長壽?
番茄是義大利料理最常用的原料,義大利人同時也是全歐洲男性攝護腺腫大與攝護腺癌最低的國度,番茄成為一種長壽的食物不但是有其古可考,同時最近幾年來不斷發表的流行病學與醫學臨床統計資料,加上生化學家的分析,確定它的功效來自「茄紅素」。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吳鴻誠在《健康2.0》節目中說明,義大利人採取的地中海飲食數十年來被視為最健康長壽的飲食方法,地中海飲食包括多蔬果、堅果、橄欖油加上少量肉、多吃魚,其中的蔬果最著名的就是番茄。
他表示,美國癌症協會研究,地中海飲食有助降低體內29%的發炎風險、降低61%的氧化壓力。而美國發表在《營養學》期刊中的大型研究發現,長期遵循地中海飲食,乳癌發生率可降低2成,大腸直腸癌降低3成、死亡率降低12%,攝護腺癌發生率降低44%、死亡率降低22%。
番茄的中醫養生作用 補心又護肝
番茄做為「超級食物」,西醫學極看重它的養生好處,那中醫的看法呢?中醫師吳明珠表示,中醫也認為番茄有養生保健的作用,但是吃法要特別注意。
番茄味甘、酸,護心又養肝
吳明珠表示,番茄味甘、酸、芳香,性微寒。歸胃、肺、肝經,有健胃消食、生津止渴、清熱解毒、涼血平肝、補血潤燥等功效。
吳明珠表示,以中醫五色五行醫學來說,《黃帝內經》提到:「五色入五臟,黃色入脾、綠色入肝、紅色入心、白色入肺、黑色入腎」,番茄多為紅色,多吃紅色的食物有助養心,對心陽虛弱、心血不足、心血管疾病及心煩不安、心悸失眠者特別有益。
中醫師余雅雯指出,番茄味甘酸,五味中「酸」味能入肝,因此番茄也有養肝的作用。
吃番茄能補血嗎?女性經期可以吃嗎?
雖然營養學上,番茄所含的鐵不高,稱不上可補血的食物,不過余雅雯指出,番茄的紅色為「火」,故紅色食物進入人體後可入心、入血,具有益氣補血和促進血液、淋巴液生成的作用。
吳明珠說,一般不會特別建議女性經期吃番茄,因為它具有微寒性,但是番茄是很營養的食物,月經期想吃的話,建議加熱過再吃,加熱可以改變它的微寒性,而且番茄含有較多蘋果酸、檸檬酸等有機酸,有機酸能保護維生素C不被破壞,還可以軟化血管,促進鈣、鐵元素的吸收。
做成番茄炒蛋、番茄牛肉湯等,能幫助胃液消化脂肪和蛋白質,幫助牛肉中的鐵吸收,即有助補血的作用。
吃番茄的禁忌與注意事項
番茄雖然能抗癌防癌、能降血壓、降血糖及降血脂,但也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吃,以下是吃番茄的禁忌和注意事項。
哪些人不適合吃番茄?
- 對番茄過敏者不宜
番茄雖然是很受歡迎的蔬菜和水果,但卻是易誘發過敏的蔬果。據台灣大學園藝系的論文研究指出,這主要是番茄中有過敏原「SOLA Ll」,這是一種肌動蛋白結合蛋白(profilin)。這類的蛋白在高等植物物種中序列保守且結構相近,因此時常造成蔬果與花粉之間的交叉反應,誘導過敏發生。
對番茄過敏者,輕則會有口腔發癢、嘴唇紅腫、皮膚搔癢等症狀,嚴重可能引起喉嚨腫、呼吸障礙,甚至引起致命的危險,所以建議對番茄過敏者不要吃。 - 腎功能障礙不宜
由於番茄含有高量的鉀,在其製品如番茄醬等也含有高量草酸,大量攝入時若和體內的鈣結合,可能會促成腎結石一再復發,因此有腎功能障礙者以及尿路結石反覆發生者,建議適量食用。 - 胃食道逆流者少吃
番茄中豐富的檸檬酸和蘋果酸等有機酸,是番茄的健康益處,但卻也是引起胃酸的成分,如果容易胃食道逆流者建議少吃。 - 脾胃虛寒者不宜
脾胃虛寒者、患有急性腸炎、正在拉肚子及胃潰瘍的人不宜食用番茄。 - 偏頭痛者慎食
番茄被認為是偏頭痛患者常見的誘發食物,有偏頭痛的患者若發現食用後容易發作,建議食用要小心。
網傳空腹不能吃番茄?是真的嗎?
網路盛傳「空腹不能吃番茄嗎?因為吃番茄可引起胃脹。番茄含有大量可溶性收斂劑等成分,與胃酸發生反應,凝結成不溶解的塊狀物,這些硬塊可能將胃的出口幽門堵塞,引起胃腸脹滿、疼痛等不適症狀。」不過根據衛福部國健署「健康九九」網站的事實查核指出,此說法是錯的,是以訛傳訛的說法。
國健署指出,番茄熱量低、富含膳食纖維易有飽足感,而且不用煮也可以吃,很適合想減重者在兩餐之間空腹時食用來「抵餓」,避免攝食零食熱量過多。不過某些的特殊體質可能吃完容易胃酸逆流,就要看自己的反應。
番茄會影響鈣質吸收嗎?
是,番茄會影響鈣質吸收,不過是好的影響。
榮新診所營養師李婉萍表示,在一項以停經婦女為對象的臨床研究中,透過讓受試者攝取富含茄紅素的番茄醬,來驗證預防骨質流失的可行性。結果發現茄紅素可促進骨細胞的分化和膠原蛋白的產生,對停經後婦女的骨質可能具有保護作用。另有一份針對老年人進行17年的追蹤研究報告指出,飲食中攝入的番茄紅素越多時,發生髖部骨折的風險則越低。
番茄一天可以吃多少?過量的影響
番茄是減肥聖品,所以可以無限量吃嗎?一天可以吃多少?如果是牛番茄、黑柿番茄等大番茄,因為屬於蔬菜類,每餐的蔬菜量建議100~200公克比較理想。
至於小番茄屬於水果類,根據營養建議,每餐建議最多1~2份即可(約15~20顆),如果有腎臟病的患者則要詢問醫師或營養師。因為小番茄熱量及含糖高,吃太多可能會影響血糖,千萬別一次吃太多。
番茄與某些藥物的交互作用
番茄含有高鉀,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暨腎臟科醫師顏宗海提醒,含有高濃度鉀離子食物如香蕉、番茄、芹菜、楊桃、雞精與低鈉鹽等,配上部分高血壓、心衰竭藥物與部分利尿劑,兩者同時下肚,可能導致高血鉀症,增加心律不整與猝死風險。
番茄怎樣吃最健康?生吃有維生素C 熟吃有茄紅素
番茄含有那麼多的養營,還有那麼多的健康益處,該怎麼吃才能獲得最大效益?要生吃還是熟吃?快來看讓番茄營養最大化的關鍵吃法。
生吃vs.熟吃,哪種方式更能吸收茄紅素?
蔬菜水果含有多種水溶性維生素、植化素,很多都怕高溫烹煮過就會被破壞,例如番茄中的維生素C,如果高溫烹煮後,可能會流失。不過番茄最重要的抗氧化成分「茄紅素」是脂溶性,不但不怕高溫烹煮,吃煮過後的番茄,其茄紅素吸收率比生吃還要高3倍。
而且因為茄紅素是脂溶性,所以烹煮時注意要「加油熱炒」,如此可使番茄的細胞壁及纖維軟化,幫助茄紅素釋放,加油烹煮可提高茄紅素在小腸的吸收率。
如果想要從番茄中獲得更高的維生素C,建議生吃即可,也可以選擇維生素C更高的小番茄,如果想要得到茄紅素,建議不妨煮番茄炒蛋、茄汁義大利麵更好。
番茄+雞蛋的黃金組合 如何護心血管
《健康2.0》節目教「升級版番茄炒蛋」加上含有優質的蛋白質的鮮蝦不只更營養,美味更加分。
材料
番茄適量、鮮蝦5~8隻、3顆蛋、大蒜和蔥適量、醬油適量
作法:
1.蝦子清洗剝開做成蝦仁,保留蝦頭和蝦殼不要丟。
2.冷鍋加油煎蝦仁,8分熟後取出備用。
3.另開一鍋,把蝦頭蝦殼略擦乾後,放到鍋中先把水分略炒乾後,加水熬蝦湯,水煮開後轉小火續熬。
4.蛋直接放到煎蝦仁的鍋裡面煎到凝固,呈鬆軟狀態後取出備用。
5.再加油爆香大蒜,把番茄加入炒到軟,加少許醬油嗆出香味,此時蝦湯也熬好了,直接加入番茄中,同時加入炒好的蛋和蝦仁,拌出濃香味即可起鍋。
79歲的知名武打明星衛子雲坦言,平常最喜歡吃番茄炒蛋,因為蛋可以提供全營養,番茄更是營養滿分,簡單兩個食材炒一炒就可以同時吃到美味和營養。
醫師表示,番茄很有營養,尤其是茄紅素不怕高溫,炒過、煮過可讓番茄釋出更多茄紅素,加油脂烹煮後茄紅素吸收量可提高3倍以上,蝦仁含有鐵,讓這道蝦仁番茄炒蛋能補血和護心。
看更多:小番茄新星上架!比聖女甜度高 「嫣紅番茄」民眾瘋搶 快來全聯買
番茄料理推薦:低卡、抗氧化、養生
番茄蛋花湯助養顏美容
很多媽媽都有一招番茄湯煮法,因為營養又方便煮,番茄又可生食,沒煮透也不會吃壞肚子,而且番茄的天然酸甜,不用加糖或味精,就可為湯提味,趕快來看如何煮出好喝的番茄蛋花湯?
食材
牛番茄1顆、雞蛋3顆、蔥花少許、香油和調味鹽。
作法
1.牛番茄切塊,先加少許油炒到軟化、出水。
2.就可以加入800~1000c.c.水,加蓋煮到水滾開。
3.雞蛋3顆,略微打散即可,可先加微量鹽讓蛋比較有香味。
4.番茄加水滾開後再讓它續煮2~3分鐘,慢慢以畫圈的方式倒入蛋液,等看到蛋白和蛋黃各自出現凝結狀態時,再輕輕推動蛋花,讓蛋花均勻凝結,這樣的蛋花有白有黃不僅有層次感,而且能吃到蛋白和蛋黃各自的香氣。
5.蛋花完全凝固後,就可以撒上蔥花馬上熄火,淋上少許香油提味即可上桌。

番茄洋蔥湯防癌助消化
番茄洋蔥湯(1~2人份)
材料
番茄2顆、洋蔥1顆、500c.c.水、香菜、橄欖油2匙、蒜泥半匙。
作法
1.番茄切塊、洋蔥切成細條,加蒜泥用橄欖油炒香。
2.洋蔥和番茄熟透後倒入水,加蓋煮滾。
3.煮滾後用中火再煮約10分鐘,即可成為番茄洋蔥濃湯,盛碗後再加香菜即可。

番茄燉牛肉 蛋白質、鐵質雙補
現在很流行「不加一滴水」煮出來的番茄燉牛肉,以下為作法。
食材肉類(約6~8人分)
牛肋條950~1000克
蔬菜類
牛番茄7個、洋蔥1個、紅蘿蔔2條、白蘿蔔半條、番茄糊一罐(425克)或番茄醬。
爆香料
薑、蒜瓣一整球。
調味料
醬油2大匙、蠔油1大匙、糖1大匙、番茄醬1.5大匙、鹽半小匙。
1.牛肋條使用前要洗淨泡水一小時,將血水洗淨後瀝乾,用紙巾略擦乾,切塊備用,因為燉過以後會縮小,注意不要切太小塊。
2.牛番茄洗淨、切塊。
3.洋蔥、紅白蘿蔔切成小塊。
4.用鑄鐵鍋或一般鐵鍋加上爆香料把牛肉煎香後取出。
5.可以直接在鑄鐵鍋底下先鋪上一層洋蔥、一層蘿蔔、番茄,最後再放入牛肉,最後把番茄糊或是番茄醬倒在牛肉上,注意如果用的是番茄醬會比較酸,建議可以多加一匙糖調整口感。同時把調味料都加進去
6.開中小火煮約20分鐘後,看到鍋邊冒出蒸氣後,即可轉成微火再燉2小時,開蓋試試牛肉是否柔軟,如果不夠軟,還要再燉半小時。
7.沒有鐵鍋可以用陶鍋,或是電鍋燉。不過事先都要先用煎鍋把牛肉煎香了以後,再放到陶鍋或電鍋裡燉,用電鍋燉的時候注意外鍋要加2杯水,大約是40分鐘,可以等跳起後放略涼後再在外鍋加2杯水燉一次,牛肉一樣可以燉到香濃順口。用來做牛肉拌麵,或是加少許高湯煮成牛肉麵,都很好吃。

看更多:濃郁番茄蝦仁炒蛋/一天應該吃幾顆蛋?番茄、雞蛋護心血管超強搭配
番茄功效常見問題
吃番茄對身體有什麼好處?
俗語說:「番茄紅了,醫生的臉就綠了。」可見吃番茄好處很多。番茄從果皮到果肉種子,整顆果實都可食用;它含有蛋白質、維生素B1、B2、C和鈣、磷、鉀等,而茄紅素就是番茄呈現紅色的主要色素,茄紅素也是重要的抗氧化物。同樣100公克,小番茄熱量有35大卡,大番茄只有26大卡;不過,大番茄的維生素C含量是21毫克,小番茄多了3倍,有67毫克。
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資料指出,番茄中含有葉酸,可抑制細胞訊號傳遞,而不易分裂繁殖。 番茄纖維素含量中等,可促進腸蠕動;維生素A功效為抗皮膚老化及老人斑。 番茄含有榖胱甘肽,可維護細胞正常代謝,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可促進皮膚、內臟色素減退或消炎,預防老人斑及衰老、增強胃酸,及心臟血管疾病。
吃番茄會幫助排便嗎?
番茄含有非常豐富的膳食纖維且熱量極低。根據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的資料,每100克番茄中的膳食纖維含量,和高麗菜中的膳食纖維相當。而且研究發現番茄中的果膠膳食纖維能幫助腸道益菌,幫助腸道更順暢。
番茄可以每天吃嗎?
番茄可以天天吃,即使是有腎功能障礙者還是可以在注意鉀離子等營養素的攝取量方面少量食用。
為什麼不能空腹吃番茄?
只有容易胃食道逆流的人不宜空腹吃番茄,根據國健署的資料指出,番茄營養豐富但是熱量低,很適合想減重者空腹食用。
什麼人不適合吃番茄?
因為番茄含有較多的蘋果酸、檸檬酸等有機酸,所以容易胃食道逆流及腸胃不佳者不建議多食。另外因為番茄含有較多的鉀和草酸鈣,腎功能障礙及有尿路結石體質者不宜多吃,對番茄過敏者也不宜食用。正服用高血壓藥物的人也要間隔3~6小時再食用。
番茄什麼時候吃最好?
營養師趙函穎表示,番茄是非常適合減肥者食用的食物,但是「選對時間吃番茄」對減重很重要。坊間盛行的「番茄減重法」,著眼於番茄的膳食纖維和抗氧化物豐富,但並非毫無限制吃番茄就會瘦,攝取的最佳時間點,應該是「餐與餐之間吃」或是「飯前吃」,一來可增加飽足感,二來可讓消化酵素發揮作用,才能輔助減重。
番茄一天可以吃多少?
很多人吃大番茄減肥,常看到有人一天吃4~5個大番茄替代正餐,很快就瘦下來,不過這樣的減肥方式太激烈,容易膩,不適合長期減肥用,而且如果腎功能已經有問題的人這樣吃,可能會造成腎功能急速惡化,甚至因為茄紅素這種脂溶性維生素沈積,造成皮膚變黃。
大番茄屬於蔬菜,建議每餐可以吃一個中型的番茄,大約100~200克,小番茄屬於水果,每餐最多吃1至2分,約15~20顆。
番茄對男性健康的影響?
富含維生素C、槲皮素等營養的番茄不只是女性美白、防皺、淡斑的養容聖品,對男性保養更是重要。美國俄亥俄州的克里夫蘭診所整理全球12份不同團隊所進行的研究分析,番茄的茄紅素能提高精子品質與生育能力,減少精子的異常量。
據許多研究也發現,茄紅素還能降低罹患攝護腺疾病、縮小攝護腺癌,降低肺癌和胃癌的機率,也能降低心臟病的風險,有助降低膽固醇。
吃番茄的壞處有哪些?
有胃酸過多者建議少食用番茄,因為番茄富含多種有機酸,容易讓敏感體質者泛酸,誘發胃食道逆流。另外番茄的鉀含量高、草酸也高,腎功能異常和容易尿路結石者不宜多吃。
牛番茄和一般番茄的營養差異?
台灣市面上常見的大番茄,品種包括牛番茄、黑柿番茄和粉柿番茄。營養師陳琇雯表示,這3種番茄營養成分都差不多,牛番茄因為整顆全紅,顏色較討喜、黑柿番茄本身帶有綠色,口感較酸、粉柿番茄又稱「桃太郎」,口感粉粉的。
這3種番茄都是蔬菜類,因為肉質多、甜度低、纖維高,很適合減重食用。此外,番茄維生素C含量高,生吃的話茄紅素較難吸收,建議搭配堅果,利用堅果油脂提高茄紅素攝取,或是用油醋、橄欖油等做成沙拉也不錯。
陳琇雯建議,有很多台灣人認為牛番茄的香氣不如黑柿番茄,但是因為顏色鮮艷、肉質較細,而且汁少,切開來不會果汁四溢,適合用來做沙拉,因為果實較硬、肉質肥厚而耐久煮,相當適合熟食,歐美地區便多拿牛番茄來燉煮牛肉。
黑柿番茄因為酸度高,可以沾薑汁和糖做成柑仔蜜,也很適合炒蛋,不過顏色通常偏黑綠,賣相較差;至於粉柿番茄則適合老人和小孩,入菜方便。
番茄的功效和營養好處多多,生吃可以得到豐富的水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C和植化素,熟吃可以得到豐富的茄紅素,都對健康有益,不必拘泥一定要煮過。如果覺得早餐的蔬果吃得不夠,又來不及烹煮,可以帶一整顆大番茄,吃超商三明治時加一顆大番茄,想減肥容易餓的時候也可以用一顆大番茄替代,什麼時候想吃、想怎麼吃都營養滿分,不用怕吃錯。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諮詢專家.資料來源/吳明珠中醫師.台灣癌症基金會.國民健康署健康九九網站.顏宗海醫師.李婉萍營養師.趙函穎營養師.陳琇雯營養師.農糧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