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油上榜「全球第八健康食物」?真相竟是這樣!

豬油

2025年06月03日

|

郭庚儒 整理 

最近有新聞引述英國權威媒體BBC的報導,直指「豬油是世界百大健康食品的第8名」,這是真的嗎?

 

此非最新研究與報導

營養師林世航指出,此篇報導確實源自於BBC Future,文章名稱為「The worlds most nutritious foods」,報導也有標註文獻與資料來源,包含:發表於知名期刊《PLOS One》的研究、美國農業部食品成分資料庫與Elsevier出版社出版的營養素資料。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根據《PLOS One》發表的研究,學者統整出2476個「食物組合」,並進一步統整成41個群集,依照營養相似度將654種食物分類,以下為這41個食物群集:

 

蛋白質豐富類食物:動物肝臟、蛋、豬肉、牛肉等10個群集。
油脂豐富類食物:種子、堅果、動物油脂等6個群集(BBC所述豬油的原態原料即屬於此類)。
碳水化合物豐富類食物:蔬菜、水果、穀類、豆類、穀片類等14個群集。
低熱量食物類食物:蔬菜、蕈菇、辛香料、草藥等11種群集。

 

最後設立Nutrition Fitness值(NF值),公式為 NFi= logf+1/logN+1),f是指「包含食物i的所有食物組合」,N則是「所有食物組合」。

 

研究結果非依營養價值排名

林世航表示,NF值是指具有該食物的食物組合,占所有食物組合的比例,意即「食物搭配出現頻率」。因此,食物的NF值越高不是營養價值越高,而是該食物在所有能滿足每日營養素需求的食物組合中出現較多次。

 

大多數狀況下,營養價值較高的食物會出現比較多次,但不同食物間各有優缺,再加上文獻並未考慮到食物的加工、烹調、季節等眾多因子,非常不適合直接將所有食物依此排名。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看更多:吃對油逆轉發炎!3款高Omega-9油品抗發炎、防癌 營養師教你這樣吃

 

文獻未探討烹調油營養價值

此篇研究僅聚焦於「生鮮食物」和「低加工破壞的食品」,因此是鮭魚、羊小排、雞蛋等原態食材或黃豆粉、蕎麥粉等初級加工品。

 

即便連BBC文章所述的豬油,都是其原態原料(可分離新鮮生豬肉脂肪),而非煉製好的豬油,橄欖油、酪梨油等植物油,則沒有被納入分析,自然也不會出現在BBC的報導中,豬油優於其他植物油的說法並不正確。

看更多:吃錯油恐助長「乳癌大魔王」!研究揭食用油風險 4種油居家盡量少用

 

BBC Future文章錯誤解釋研究

林世航指出,BBC文章的排名方式很簡單,是從《PLOS One》文獻中的眾多食物,挑出Nutritional Fitness100名的食物(NF值 ≧ 0.49),並直接將此100種食物依序排名,但這樣的排名有錯誤解釋文獻的問題。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首先《PLOS One》文獻,根本沒有屬於烹調油的「豬油」,而是其原態原料「可分離新鮮生豬肉脂肪」(Pork, fresh, separable fat, raw)與「新鮮豬背脂」(Pork, fresh, backfat, raw)。

 

因為油脂加工過程也會影響營養素含量,這也是為什麼文獻並未直接納入「豬油」等加工品的原因,以原態原料的NF值解釋成是豬油並不恰當。

 

BBC文章提及,這100個食物是由研究人員計算而排名(Calculated and ranked by scientists, these are the 100 most nutritious foods)。

 

但事實上,《PLOS One》文獻中明確提到,這些食物群集都不容易被其他類別食物取代,因此「不建議跨食物類別與群集」比較NF值。若要進行食物替換或比較排名,應在同一個類別或群集中。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BBC文章引述的豬油,是文獻中ID 10006的「可分離新鮮生豬肉脂肪」(Pork, fresh, separable fat, raw),這項食材的NF值確實是高於其他食物的0.73;但《PLOS One》文獻中也有NF值僅0.14的「新鮮豬背脂」(Pork, fresh, backfat, raw)。

 

文獻中還可能誤植一項食材,編號10005的「新鮮生豬五花肉」(Pork, fresh, belly, raw),應該是「新鮮豬板油」(Pork, fresh, variety meats and by-products, leaf fat, raw),其NF值更是為0

 

PLOS One》文獻中,學者也有明確指出「動物性脂肪群組」中,會有著膽鹼不足、膽固醇與飽和脂肪酸過量的問題,但在BBC的文章中都並未提及。

 

BBC文章中有提到,豬油是豐富維生素B群與礦物質的來源,但不是油脂營養素的重點,且《PLOS One》文獻根本沒提及此事,屬於文章中作者的見解。

 

林世航引述國農業部食品成分資料庫中,編號10006的「可分離新鮮生豬肉脂肪」營養素含量。以下營養素含量以2000大卡,油脂占熱量30%,且全由「可分離新鮮生豬肉脂肪」供給計算:

 

維生素B10.1 mg,每日滿足率約8.3%。

維生素B20.06 mg,每日滿足率約4.6%。

維生素B31.7 mg,每日滿足率約10.6%。

維生素B50.28 mg,每日滿足率約5.6%。

維生素B60.09 mg,每日滿足率約6.0%。

維生素B120.44 𝛍g,每日滿足率約18.3%。

鈣:9.2 mg,每日滿足率約0.9%。

鐵:0.17 mg,每日滿足率約1.7%。

鋅:0.39 mg,每日滿足率約2.6%。

鎂:3.9 mg,每日滿足率約1.0%。

 

即便所有油脂都來自「可分離新鮮生豬肉脂肪」,仍遠低於每天建議攝取量,更別說這是原始豬脂肪,而非榨成豬油的狀態,這些營養素都屬於水溶性,在榨油過程中會有溶解流失與高溫破壞問題。

 

豬油會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

林世航認為,BBC文章有許多過度解讀文獻和錯誤的資訊,豬油比其他植物油健康的說法是錯的,目前大多數研究、各大醫學會與各國政府衛生單位,普遍認為動物性油脂含有較高的飽和性脂肪酸,會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在目前有橄欖油、酪梨油、玄米油等油品的選擇下,實在不建議以豬油作為主要用油。

看更多:植物油比奶油健康?美哈佛研究:死亡風險至少低1成 3種植物油最相關

 

 

◎ 本文摘自/好食課
◎ 撰文/林世航營養師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