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高峰要來了!歐洲權威點名「10種免疫力救星」不吃不行

新冠-疫情-免疫力-營養素-飲食

2025年06月04日

|

朱育嫻 整理 

近期國內新冠疫情再度升溫,根據疾病管制署預估,疫情可能於6月底至7月初達到高峰,每周確診人數恐突破20萬人。面對反覆的新冠疫情,如何從日常生活中提升自我防護力?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點名6種維生素與4種礦物質,吃對食物其實就能為健康打底。

 

EFSA認可10種營養素 助攻健康防護

國內疫情急升溫,在各項外在防護措施如戴口罩、勤洗手與接種疫苗之餘,人體自身的免疫力,也是不容忽視的重要防線。營養師程涵宇指出,「免疫力」就像人體內建的防火牆,能有效對抗外來病原,減少感染風險。而打造強健的免疫系統,關鍵就藏在每天的飲食選擇中。歐洲食品安全局根據科學資料,認可6種維生素與4種礦物質,有助於維持免疫系統的正常運作,是保護健康不可或缺的營養後盾。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這些被歐洲食品安全局認可的營養素包括:維生素DAC、葉酸、B6B12,以及鋅、鐵、銅、硒等礦物質。雖然這些營養素並非藥品,但它們能參與調節免疫反應、促進抗體生成與維護細胞功能,是身體抵禦病毒的重要幫手。

看更多:新冠單周就診6.3萬、重症132例創今年新高 有症狀免快篩直接就醫

 

研究揭示:營養與新冠風險呈負相關

程涵宇表示,過去研究也發現,維生素DCB12及鐵的營養狀況,與COVID-19的發病率與死亡率呈現負相關。也就是說,體內這些營養素的含量愈充足,可能意味著愈強的保護力。因此,想要建立一套穩固的免疫基礎,不能等到病毒上門才補救,而是應從每天的飲食中持續累積。

看更多:長新冠患者咳不停 原來是「肺腸軸」出問題!研究:腸胃道恐缺少「這種菌」

 

營養黃金組合:6大維生素×4大礦物質

為了讓免疫系統穩定運作,程涵宇整理10種關鍵營養素,並解析它們在免疫調節中扮演的角色:

 

6大維生素:穩定免疫反應的主力

  1. 維生素D:可從曬太陽、蛋黃及營養強化食品中攝取。研究顯示,維生素D缺乏與免疫功能障礙、體內發炎反應有密切關聯。維生素D水平低,也可能增加感染風險。
  2. 維生素A:來源包含地瓜、魚類與南瓜,能保護呼吸道與腸道等第一道黏膜防線,也是調節免疫系統的重要角色。尤其肥胖者若缺乏維生素A,免疫功能可能更加失衡。
  3. 維生素C:常見於奇異果、芭樂與聖女番茄,具有強效抗氧化作用,能保護免疫細胞、清除自由基,提升整體防禦能力。
  4. 葉酸:可從菠菜、毛豆與珊瑚菇中獲得,參與抗體生成與白血球的分裂,是維持免疫力的重要營養來源。
  5. 維生素B6:來自雞肉、干貝等食材,有助於自然殺手細胞(NK細胞)發揮功能,協助清除遭感染的細胞。
  6. 維生素B12:多存在於蜆、蛤與竹筴魚中,能支援免疫細胞成熟與抗體的合成。

看更多:新冠喉嚨痛吃什麼最有效?16種舒緩食物+禁忌食物一次看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4大礦物質:強化免疫基礎的支柱

  1. 鋅:如牡蠣、牛肉等食物富含鋅,是抗發炎反應的關鍵元素。缺鋅會降低免疫細胞的功能,使身體防禦力打折。
  2. 鐵:存在於豬血與鵝肉中,是免疫細胞活動的重要能量來源。鐵不足會讓人體更容易遭受感染。
  3. 銅:可從海鮮、堅果中獲得,協助自然殺手細胞、巨噬細胞與中性粒細胞等免疫細胞發揮正常功能。
  4. 硒:常見於雞肉與雞蛋,具備優異抗氧化能力,並能促進抗體的產生。

看更多:以為疫情過沒打疫苗 80歲翁咳嗽3天變新冠心肌炎!新冠特別門診、中醫清冠一號掃碼找診所

 

增強免疫力營養素食物

 

日常飲食即是保養關鍵

程涵宇強調,上述食物應該成為日常飲食的一部分,不論是打疫苗前的保養、打疫苗後的修護,還是平時的生活中都能提供強力保護支援。維持均衡飲食和健康生活方式是基礎,那些看似普通的乾淨健康食物,實際上正在默默幫助身體累積防護力,建立對抗各種病毒挑戰的「底氣」。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圖片來源/程涵宇營養師.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資料來源/程涵宇營養師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