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10日
許佳惠 整理
近年來,隨著健康意識的抬頭,民眾對於飲食營養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然而,坊間流傳著許多營養迷思,讓人難以分辨何者為真。營養師陳怡靜表示,這些迷思無所不在,常讓人感到困惑。她認為,透過正確的營養知識,搭配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推行的「我的餐盤」,可以幫助大家釐清迷思,吃得更健康。
吃燕麥片必瘦成功?陳怡靜表示,不一定!燕麥片是全榖雜糧類,雖然含有比較多的膳食纖維可以帶來飽足感,但主要成分還是醣類。相較於蛋白質食物,吃燕麥片會比較快餓,一不小心就可能吃太多,一樣會攝取過多熱量,進而導致肥胖。為了控制熱量達到好的減肥效果,可以把燕麥代替主食,並配合蛋白質食物以及蔬菜才能營養均衡瘦身。
另外,乳品是許多人日常飲食中的重要營養來源,但也衍生出不少迷思。陳怡靜指出,鮮乳和保久乳的保存期限雖然差很多,但營養價值其實相差無幾。她解釋,兩者的差別主要在於殺菌方式和包裝,而非營養成分。不過,她也提醒,市面上的植物奶,如燕麥奶、米漿等,營養成分多為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礦物質含量不足,無法取代乳品。
除了乳品,水果也是民眾關注的焦點。有些人認為,紅色水果如櫻桃、葡萄等含鐵量高,多吃有助補血。對此,陳怡靜表示,這些水果的顏色主要來自天然植物色素,如花青素和甜菜紅素,鐵質含量並不多,而且多屬於吸收率較差的非血基質鐵,補血效果有限。她建議,真正要補鐵,不如多攝取含血基質鐵的食物,如豬血、牛肉等。
看更多:奇異果是「超級食物」!維生素C比橘子高2倍 吃奇異果嘴巴刺原因
談到蔬菜,陳怡靜指出另一個常見的迷思是:多吃木耳可補充膠原蛋白,讓皮膚光滑有彈性。事實上,木耳並不含膠原蛋白,其黏稠物質其實是膳食纖維中的水溶性纖維。此外,食物中的膠原蛋白分子結構太大,人體難以直接吸收利用。陳怡靜建議,想要補充膠原蛋白,不如攝取足夠的優質蛋白,再搭配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讓身體自行合成。
看更多:白木耳功效:能補膠原蛋白?6大禁忌、銀耳最強營養吃法一次看
豆魚蛋肉類是蛋白質的重要來源,但也引發一些疑慮。有人認為,愛吃豆製品會容易引起痛風。陳怡靜澄清,豆製品並非誘發痛風的原因。研究發現,豆類攝取量與痛風風險呈現負相關,一般人食用豆製品反而有助降低罹患痛風的機會。不過,她也提醒痛風患者,在急性發作期間仍需減少攝取含普林的食物,如黃豆和豆漿。
看更多:豆漿影響抗癌藥效!亂吃胃藥、抗生素削弱治療效果 抗癌飲食這樣吃
許多人喜歡喝魚湯,但卻忽略了魚肉的營養價值。陳怡靜解釋,魚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35公克生魚肉約有7公克蛋白質。由於蛋白質分子龐大,即使煮再久也不會完全溶於湯中。魚湯雖然含有少量胺基酸、維生素和礦物質,但主要營養仍存在魚肉中。因此,除了喝湯,也要記得吃魚肉,才能攝取完整的營養。
關於雞蛋的迷思,陳怡靜提到,有人認為生吃比煮熟更營養。事實上,生蛋白含有會阻礙人體吸收生物素的物質,且可能含有沙門氏菌等病原體。將雞蛋煮熟不僅能破壞這些有害物質,也能提高蛋白質和生物素的吸收率,因此建議以熟蛋取代生蛋。
紅肉經常被視為健康的大敵,但陳怡靜認為,攝取適量未經加工的紅肉並不會對身體造成損害。紅肉除了提供優質蛋白,還含有鐵、鋅等微量營養素,是補血的絕佳來源。但烹調方法要注意,目前已知,紅肉在烹調過程中產生的多環芳香烴碳氫化合物可能致癌,尤其是燒焦的部分。因此,陳怡靜建議,每周紅肉攝取量不宜超過500公克,並應避免食用燒烤、醃漬等加工肉品。
最後,陳怡靜破除了一個關於堅果種子的迷思:多吃芝麻可讓白髮變黑。她表示,目前沒有任何研究支持這樣的說法。頭髮變白除了受到老化影響,還與遺傳、心理、代謝和營養等因素有關。其中,氧化壓力扮演著關鍵角色。陳怡靜建議,若想延緩白髮增長,不妨保持愉快心情,減少抽菸、飲酒等不良習慣,並攝取均衡的飲食,多吃富含抗氧化物的蔬果。
看更多:補充「5營養素」預防白髮提早報到!營養師教你調整飲食 找回烏黑秀髮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台南市政府衛生局台南健康情報讚Y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