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11日
戎華儀 整理
食藥署每周公布邊境查驗的不合格產品,有些業者總覺得被抽到很倒楣,質疑抽驗機制不公,食藥署強調,被抽到是「電腦選的」,以生鮮冷藏冷凍水果為例,使用AI輔助決定抽驗的機制採用4年來,不合格命中率提升約27%。
台灣的地理環境使得經濟和生活極為仰賴進出口,進口食品是否含有國家禁止使用或殘留過量的農藥、防腐劑、色素、重金屬、動物用藥、微生物,都仰仗邊境查驗把關。食藥署統計,民國100年至113年,13年來邊境受理報驗輸入的產品數量,從40幾萬批增長到76萬批,邊境查驗人力僅從50幾人成長到現有的71人,相當吃不消。
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表示,目前每年平均約有6萬批進口產品需要檢驗,抽驗與否關係到貨品的保鮮時間、在邊境停留檢驗時間,例如從日本來的海鮮在上飛機時就向我國邊境報驗,食藥署馬上就要決定是否抽驗,如果要抽驗,被抽驗的產品從抽驗到檢驗報告出爐需要3天,整批貨品就會被留在邊境3天,對關務、稽查人員和進口商來說都是壓力。
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主任鄭維智表示,過去邊境抽驗的機制只能靠人工隨機取樣,在進口貨品數量不斷成長而且越來越多樣化、人力不足的情況下,不合格產品被抽樣檢驗的命中率提高變得越來越重要,因此不得不使用AI幫忙,才能及時攔截有害的產品進入國內市場。
食藥署的邊境查驗從民國109年起採用「BPI邊境預測智能系統」當輔助工具,以產品類別、製造廠、生產國、進口商、代理人、報驗紀錄等6個面向和100多項不合格產品特徵因子作為篩選條件,讓AI利用7種演算法判斷的結果,決定一批進口產品該不該抽驗。
看更多:別再吃農藥、害蟲了!專家授正確洗菜方法 泡水、加鹽超NG
台大資訊工程學系暨資訊網路與多媒體研究所教授陳縕儂表示,這7種演算法包括邏輯斯回歸、決策樹CART、決策樹C5.0、樸素貝氏、隨機森林、彈性網路、梯度提升機,各有不同的演算邏輯,會各自給出是否抽驗的決定。鄭維智說,如果決定抽驗的演算法較多,例如7個有5個認為應該抽驗,查驗系統就會列為建議應該抽驗的貨品。
食藥署統計,以生鮮冷藏冷凍水果為例,每年報驗批數約有3萬多批,在採用AI輔助決定抽樣之前,每年的抽驗率平均為6.7%,不合格命中率有3%;在採用AI輔助決策後,抽驗率降到4.3%,但不合格命中率提高到3.8%,提升了約27%。
林金富表示,經歷去年國際上辣椒產品驗出蘇丹色素的事件後,食藥署爭取到預算增加33名邊境查驗人力,未來到位後將分派到基隆港、桃園機場、台中港和高雄港,以提升邊境查驗量能。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諮詢專家/食品藥物管理署.陳縕儂教授.林金富副署長.鄭維智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