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11日
丁彥伶 整理
46歲的健身教練,體脂率僅12%、每天晨跑+重訓、食量控制嚴謹,卻在公司健康檢查中被診斷為早期肺腺癌。這位教練不解地問醫師:「我這麼努力維持健康,為什麼還會得癌?」林口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廖繼鼎表示,拚命運動並不會帶來健康,健康是「長期、全面、穩定」多項因素累積的結果。
廖繼鼎在臉書分享這個案例,這位46歲的健身教練表示,他天天早起晨跑、重訓,飲食也非常自律,每天只睡5個小時,體脂率僅12%。當他得知罹癌時,激動表示「我幾乎把所有時間都投資在健康上,怎麼還會得癌症?」
看更多:乳房外科女醫35歲罹三陰性乳癌!她點名「這習慣」是最大元凶
廖繼鼎說,這就是很多人的迷思,以為只要天天運動、努力減肥降體脂,就表示很健康,但其實健康並不只是表面體脂數字或外在努力,如果要「投資健康」,真正的健康是「長期、全面、穩定」的複利結果。
廖繼鼎表示,睡眠、壓力、情緒、遺傳、環境毒素,每一個變數都可能埋下罹癌的危險因子,健身教練長期每天只睡5個小時,遠低於一般人該有的7至9個小時,曾有研究發現,睡眠不足與肺腺癌風險呈顯著增加:每天睡眠少於7小時者,肺腺癌風險提升17%;長期失眠或早醒,也增風險11~15%。
健身教練長期睡眠嚴重不足,恐怕早已埋下罹癌的隱憂。據國健署2019年報告顯示,台灣成年人失眠症狀的盛行率為23.5%,全台約有400萬人睡眠不足,很多人都跟他有相同的問題。
廖繼鼎表示,在臨床上看過太多類似案例,表面上健康,實際上處於崩潰邊緣的案例。他提醒:健康像是人生的馬拉松,靠的是長期的穩定投入,均衡飲食、運動、睡眠充足與適時紓解壓力,每一項都很重要,不是靠單一項目或短期衝刺就能贏到最後,需全面檢視與持續調整生活習慣,才能真正守住健康防線。
廖繼鼎曾有位病患,才30出頭就已經因為嚴重的糖尿病併發症住院了。在與病人聊天中,病人表示,他從很小的時候就幾乎每天都要喝含糖飲料、喝手搖飲,放學回家就是打電動、看電視,很少運動。
這些習慣聽起來好像沒什麼大不了,很多小孩不是都這樣嗎?但可怕的是,他把這些習慣累積了20多年,每天多攝取一點糖分,每天少消耗一點熱量,就像不健康習慣的負複利一樣,隨著時間越滾越大,等到30歲時,他的身體已經不堪負荷,各種問題都冒了出來。這就是長期不健康生活方式負複利的代價。
廖繼鼎以股神巴菲特為例,94歲的巴菲特日前參加股東大會,他表示這將是他最後一次參加股東大會,他演說時表示,他這輩子沒有很多大成就,「只是專注地去做了這件我最有激情的事,日復一日,堅持地、期待地去完成它。」
廖繼鼎說,這做法完全可以套用在健康上,不需要成為健康天才,也不需要每天跑馬拉松等做驚天動地的大事,只要專注於一些基本的健康習慣,然後日復一日地去執行、去堅持,慢慢就能期待它在未來帶給你的健康回報。
他認為維持健康有5個基本的健康習慣,如下:
此外,因為癌症不一定只找高風險族群,廖繼鼎提醒一定要定期健康檢查,早期健檢以及進行癌症篩檢,例如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可有效及早發現肺部病灶。
看更多:73歲林正杰病逝,驚傳3次摘腫瘤抗肺腺癌8年 預言「不會再出院」
廖繼鼎說,巴菲特在談到他的人生和事業時,無數次提到他最親密的戰友「查理蒙格先生」。他說:你跟誰在一起,將會決定了你這一生的高度。查理蒙格先生是幫助巴菲特看到盲點、一起成長的良師益友。在投資健康來說,找到戰友也很重要,因為健康這條路有時很孤單,想偷懶、想放棄,這時候,如果身邊有支持你、鼓勵你,甚至給你善意提醒的夥伴,你會發現這條路走起來容易得多。
健康戰友可以找誰呢?廖繼鼎建議一定要找的三個健康戰友:
1.可以是你的家人朋友,他們能與你共同努力,相互督促。
2.也可以是志同道合的社群,讓你找到歸屬感與動力。
3.專業的醫療團隊,也能成為你的健康戰友,醫療團隊在你生病時,能提供你科學的知識與治療指引。
廖繼鼎說,健康的世界裡充滿不確定性,基因、環境、突發疾病都不是我們能完全掌控的,但就像巴菲特會保持足夠的現金儲備來應對風險一樣,面對健康的不確定性,我們能做的就是建立自己的「健康安全邊際」。
什麼是健康安全邊際?以下介紹4個方面:
巴菲特說,即使面對經濟大衰退、世界大戰等挑戰,他也不會灰心,因為希望總在前方。廖繼鼎說,套用在健康上,即使無法預防所有疾病,但透過積極投資,人們也能最大程度地降低風險,提升生活品質,並有更強的力量去面對未來的挑戰。這就是建立健康安全邊際的真正意義。
看更多:晚期肺癌藥費可省150萬!6/1起健保擴大給付免疫藥物 2000個家庭受惠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廖繼鼎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