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13日
郭庚儒 整理
馬鈴薯被稱為「地下蘋果」,維生素C卻高出10倍,B1、B2、鐵、磷的含量也比蘋果高,中醫更視為「健脾益氣之良品」,能消脂、減肥,預防胃癌、血管硬化。
馬鈴薯又名洋山芋,為世界5大糧食作物之一,在西方有「植物之王」與「第二麵包」的美譽。馬鈴薯的祖籍位於南美洲的智利、祕魯,大約在17世紀初傳入中國,隨即被中醫視為「健脾益氣之良品」。
中國中醫師石晶明指出,馬鈴薯中擁有18種人體所需的胺基酸,尤其是離胺酸和色胺酸的含量極高,非一般糧食作物可比;馬鈴薯的蛋白質比大豆還好,在植物中最接近動物蛋白。
石晶明表示,馬鈴薯味甘、性平、微涼,入脾、胃、大腸三經,能補能瀉,具有和胃調中、健脾益氣、補腎利濕、解毒消炎、寬腸通便、降糖降脂、活血消腫、益氣強身、養顏美容、抗衰老等多種功效,有研究發現,常吃馬鈴薯可防胃癌。
石晶明也說,馬鈴薯中含有鉀、鋅、鐵、鈣等營養素,維生素C的含量為蘋果的10倍,維生素B1、維生素B2、鐵和磷的含量也比蘋果高出許多,故被人稱為「地下蘋果」。
與白米相比,馬鈴薯的熱量低、脂肪量少、微量元素豐富,以其為主食,可消脂、減肥,預防血管硬化,大大降低中風的發病率。
看更多:早起小心生病!這時間起床 中風、糖尿病、心肌梗塞風險增
糯米可補中益氣,馬鈴薯富含澱粉與抗氧化物質,能形成保護層,舒緩胃部不適,有助降低慢性胃炎與胃癌風險。
看更多:比胃散還強!中醫建議他別碰麵食 改吃「地下蘋果」胃不痛不脹氣
材料
馬鈴薯300克、糯米100克。
作法
馬鈴薯洗淨、切成塊,與糯米共同放入鍋內,加水同煮粥,粥熟後加入蜂蜜調勻即成,趁熱食用。
◎ 本文摘自/《黃帝內經:對症養五臟(五版)》石晶明 著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