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13日
朱育嫻 整理
月經前後一周吃什麼好?月經來潮前後常見的不適症狀,讓許多女性苦不堪言。中醫師簡心潔指出,透過適當的飲食調理,可有效改善經期不適、促進氣血順暢,讓月事來得更順暢。以下教你月經前中後3階段飲食。
簡心潔表示,根據中醫理論,月經與氣血運行及臟腑功能密切相關,針對經期前、經期中及經期後3個階段,採取不同的飲食策略,能夠全方位調理女性生理周期,達到養護身體的效果。
在月經來臨前約7天,女性身體容易出現「肝氣不舒」的狀態,導致經前乳房脹痛、情緒波動、便祕等不適症狀。簡心潔表示,此時的飲食原則應以疏肝理氣、調和氣血為主。
這段期間適合食用柑橘皮(陳皮)、玫瑰花茶、黑豆及枸杞等食材,簡心潔說,這些食材有助於疏肝解鬱、養肝補腎,而山楂能活血化瘀,幫助行經順暢。她特別提醒,月經前應避免冰冷食物如生菜沙拉與冷飲,以及辛辣燥熱的食物和高鹽食品,以免加重不適症狀。
簡心潔推薦經前可飲用「玫瑰花陳皮茶」,能緩解經前情緒波動與乳房脹痛。製作方法簡單:取乾玫瑰花3~5朵、陳皮3~5克,加入300~500毫升95度左右的熱水,靜置浸泡5~10分鐘即可飲用,可回沖2~3次。
看更多:女生最怕的尷尬檢查!月經來可以做肛門檢查嗎?5情況立刻找醫生
月經期間女性失血,氣血相對虛弱,簡心潔建議此時飲食應以溫經暖宮、養血生氣為原則,同時避免生冷與刺激性食物。
建議吃紅棗、枸杞能夠補氣養血;黑糖薑茶有助於改善宮寒型經痛;烏骨雞、牛肉湯則是補養氣血的良方。簡心潔強調,經期應嚴格避免冷飲冰品,以免加重宮寒;同時也不宜飲用咖啡、濃茶,因為這些飲品會影響子宮收縮;重口味、油膩食物則可能影響消化吸收功能。
簡心潔也推薦經期可食用「紅棗桂圓雞湯」,不僅能補血安神,還能改善頭暈、倦怠等症狀,對於經期不適有改善效果。
看更多:女友經痛別再叫她多喝熱水!女醫師教你「4招」輕鬆戰勝經期不適
月經結束後的一周內,身體處於「血虛」狀態,這段時間正是調補的黃金期。簡心潔指出,飲食應以養血滋陰、補腎健脾為主,有助於調整下次經期的順暢度。
有幫助的食材,像是當歸、熟地黃能補血養陰;黑芝麻、黑豆則能補腎養髮;牛肉、豬肝富含鐵質,可補血養肝;而龍眼乾、山藥則有健脾補氣的作用。簡心潔提醒,月經後仍應避免生冷寒涼及油炸食物,以免影響氣血回復並導致疲倦。
簡心潔建議,月經後可飲用「當歸紅棗燉雞湯」,材料包括當歸10克、紅棗5~8枚、黃耆10克、雞腿肉或烏骨雞半隻、枸杞10克及適量薑片。這道藥膳湯品可在醫師評估後適量調配飲用,幫助氣血快速恢復。
看更多:快看妳幾歲停經!這群女性記憶力、方向感更強 關鍵在「停經年齡」
簡心潔特別提醒,每位女性體質不同,經期調理應視個人狀況由中醫師評估後進行。例如,經量過多者不宜過早補血;體質偏熱者則不適合大量進補。若有月經不調、經痛、經期頭痛或情緒困擾等問題,建議尋求專業中醫師診斷。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簡心潔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