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歲男星腦幹梗塞才2天就猝逝!腦幹中風致死率達9成 防中風必做1檢查

2025年06月20日

|

丁彥伶 整理 

38歲的日本知名諧星卓也努力勝利(本名:加我卓也)6/12發生腦幹梗塞,才兩天就於6/14逝世,所屬經紀公司6/19才在官方網站發布訃聞。他生前與石川晴路(藝名:噴射)組成搞笑團體「四天王」,活躍大小綜藝節目。

 

卓也努力勝利在「四天王」是「裝傻」擔當,且負責創作搞笑段子,石川晴路負責「吐槽」,兩人2022年在第四屆江戶町台東藝術祭「北野武杯 全日本搞笑大賽」中獲得冠軍,從此打開知名度,並開始在綜藝節目露臉。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卓也努力勝利經常在社群網站分享演出活動時間,以及自己做的美食料理,今年3月他曾曬出左眼爆血絲的照片,吐露「最近左眼的狀況不太好……」。最後一次更新是在6/8分享6月的演出行程。

 

松竹藝能先前在6/12發聲,只說明卓也努力勝利因健康狀況不佳住院,當時令不少粉絲擔憂。但他住院消息曝光2天後,日本各大社群網上就瘋傳卓也努力勝利已病逝的消息。後來經紀公司也證實死訊,只因為公司和家人都難以接受他這樣年輕就過世的事實,才導致死訊遲了多天才證實。

 

腦幹梗塞致死風險高 9成以上病患撐不過

腦幹梗塞為什麼這麼快就致命?員林郭醫院神經脊椎科主任方鵬翔表示,腦幹中風幾乎沒有藥物或治療可以搶救,致死風險高達9成以上,即使病患能撐過危險期存活下來,多數也醒不過來,變成植物人。

 

方鵬翔說明,引起中風的原因不外乎是三高,或者是三高合併菸酒、熬夜的習慣,這些病患的血管通常都會比較差,當然血液循環就比較不好。而腦部的血管是身體裡面最細的,所以只要是被醫師說有心臟血管硬化或狹窄的人,全身的血管品質也都一樣都不好,其中大腦血管的情形又更差,所以要預防中風,一旦知道自己有血管硬化問題,一定要嚴格控制三高。

 

大腦可搶救 腦幹中風治療無用武之地

方鵬翔表示,目前國內有推動「急性中風搶救黃金3小時」的中風搶救行動,一旦出現「FAST」症狀,也就是「F」臉歪、「A」手垂、「S」說話大舌頭、「T」則是記下時間且快打電話送醫。如果是腦梗塞,可以採取打溶血藥物或手術取血栓,不過這些搶救行為,對腦幹中風都沒用。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看更多:高血壓藥什麼時候吃都一樣?醫:1因素9成的人都早上吃 血壓控制更穩定

 

方鵬翔說明,我們的大腦位為腦的外層,分成左腦和右腦,分別掌控行動能力和語言能力等。大腦以下是中腦,最裡面就是腦幹。腦幹不掌控說話和運動能力,但它掌管的是生命中樞,管控人的呼吸跟心跳。

 

如果是外層的大腦出血或梗塞,還有辦法開刀去把血做引流,或是打溶血劑、開刀取栓,但如果是腦幹中風,這些治療完全無用武之地。

 

腦幹中風難精準治療 打藥易全身出血

方鵬翔進一步解釋,外層的大腦可以用像心導管的支架找到前大腦動脈、中大腦動脈、後大腦動脈,幫助血管重新回復血流,但是腦幹沒有專門的一條血管是管腦幹的血,無法精準打抗溶血劑治療腦幹栓塞,只能打全身性的溶血藥,但往往一打下來,腦幹的血栓沒有解決,反而造成全身性出血。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腦幹中風僅能支持療法 存活多變植物人

所以唯一只能用支持療法,方鵬翔說,通常會先做氣切,因為患者很快就無法呼吸,只能用氣切插管幫助患者呼吸,用心臟輔助器幫助患者的心跳比較順,之後等患者自己慢慢改善,看患者是否能自己清醒。

 

方鵬翔表示,腦幹中風死亡風險逾9成,最危險的是在中風後的第一個星期,過了一個月才算穩定。不過腦幹中風的昏迷指數通常都是在3分,也就是最差的狀態,少數能達到8,有醒過來的機會。

 

但是能醒來的通常像奇蹟,治好的醫院通常都可以為單一個案寫論文發表在期刊,報告採取何種治療才能讓病患清醒。不過方鵬翔坦言,他行醫20多年來只看過一位腦幹中風清醒的病人,其餘能撐下去的病人通常都是插管,就變成植物人。

看更多:男星爆罹腦動脈瘤「隨時會死」痛哭!醫揭高血壓恐致命

 

頸動脈狹窄硬化是警訊 三高族群需警惕

方鵬翔提醒,如果有三高的病患,或者是有高血脂的病患,建議半年要掃一次頸部的超音波。如果頸部血管阻塞超過60%以上,就一定要服用藥物;如果只剩下20%以內,一定要通血管,把卡在血管上的渣刮掉,或放支架撐開,避免血管再縮小。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因為血管一旦越來越小,血液供應就越來越差,就會中風。有時卡在血管上的油脂、脂肪等物質一旦剝落往上飄,就會造成中風。

 

頸動脈狹窄硬化初期會有頭暈、胸悶、眼睛不舒服等症狀,即使沒有三高,若這些症狀一直發生,做頸動脈檢查就顯得格外重要。方鵬翔強調,血管的健康程度是全身一致的,大血管壞了,小血管只會更糟,所以一旦知道血管已經出現問題,就要積極控制三高,避免惡化。

 

除了藥物控制,飲食習慣也要改善,多攝取好的油脂如魚油、橄欖油等,少吃飽和脂肪酸多的油,降低低密度膽固醇。唯有從生活習慣著手,才能有效預防中風發生。

看更多:工作壓力大會讓身體慢性發炎、增罹癌風險!3招紓壓、抗發炎

 

◎ 圖片來源/翻攝自松竹藝能X
◎ 諮詢專家/方鵬翔醫師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