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查數值正常卻老是疲倦、腦霧?醫:恐除草劑殘留惹禍

疲倦-腦霧-除草劑-農藥-殘留-環境毒素-功能醫學-毒素累積-排毒

2025年06月24日

|

許寶仁 整理 

除草劑竟然出現在餐桌上?功能醫學醫師歐瀚文指出,我們每天吃的燕麥、黃豆、雜糧、蔬果中,可能悄悄殘留著草甘膦這類「可能致癌」的除草劑成分,根據2016年食藥署抽驗發現,近3成市售燕麥含有草甘膦殘留,最高達1.8ppm

 

除草劑不只在田間 每日餐桌上的隱形威脅

歐瀚文表示,草甘膦(Glyphosate)是全球使用最廣泛的除草劑之一,已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列為2A級可能致癌物質。台灣雖對進口黃豆設定10ppm的草甘膦殘留標準,但民間環保團體曾質疑官方對該成分的抽驗數不足。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看更多:2025「最髒蔬果」公布!菠菜、草莓、羽衣甘藍前3名

 

環境毒素累積體內 形成慢性健康問題

許多民眾對除草劑的認知仍停留在農田或公園噴灑的層面,忽略了它可能以殘留形式存在於日常食用的燕麥、黃豆、雜糧及蔬果中。歐瀚文指出,這類環境毒素雖不會立即導致明顯症狀,但長期攝入可能造影響腸道菌叢、代謝功能,甚至成為慢性健康問題的誘因。

 

歐瀚文解釋,許多患者雖然檢查數值都在「正常」範圍內,卻持續感到疲倦、腦霧、腸胃不適或免疫力下降。深入檢查後發現,這些症狀與體內毒素負荷超標、解毒能力受阻有關,而飲食中長期累積的農藥和除草劑往往是關鍵因素!對於努力減重卻總是卡關的人來說,「除草劑殘留」可能是一個被忽視的障礙。

看更多:9種髒蔬菜農藥殘留多!小蘇打+鹽洗也沒用 專家推2種菜農藥最少

 

日常飲食中的實用防護策略

面對這種隱形風險,歐瀚文提出5項具體建議:

  • 優先選擇有機或無農藥檢驗的燕麥、豆漿、雜糧。
  • 飲食多樣化,避免單一來源穀物長期大量食用。
  • 避免在收割期接近的季節購買高風險作物,如秋冬季節的燕麥。
  • 透過補充穀胱甘肽、乙醯半胱胺酸( NAC)、纖維與益生菌,來維持身體良好的排毒與代謝系統。
  • 若有持續性慢性症狀,可考慮進行體內毒素與農藥殘留檢測。

看更多:3進口綠豆農藥殘留超標 3步驟洗豆豆減少農藥殘留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資料來源/歐瀚文醫師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