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人口攀高!作家張曼娟照顧高齡爸媽,感受最深刻
台灣失智症人口已超過27萬人,與嘉義市的人口相當,由於失智者不單只是失去記憶,通常還伴隨著逐漸失序的問題行為,讓照顧者身心俱疲。作家張曼娟挺身呼籲,照顧者不要一個人撐起全部責任,應適時找尋社會資源,四周的朋友鄰居適時伸出援手是很重要的。
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賴德仁表示,在台灣,超過9成的失智者都住在家中,超過5成完全由家人照顧,而20年後,失智人口攀升到54萬人,失智症將是台灣不能避免的社會問題。所幸政府已經開始制定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暨行動方案2.0,並推動台灣各地區發展「失智友善社區」,讓社區鄰里成為共同照顧的力量,分擔家庭照顧之重擔。
張曼娟昔日的同窗好友、曾任嘉義市政府文化局代理局長房婧如出書,描寫她陪伴失智父親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而這段生命歷程,讓目前與高齡父母同住、照顧2年的她,感同身受。
張曼娟認為,人生最後一哩路並非認輸,而是光榮的放開手,是一場沒有遺憾的相伴及圓滿;她深知照護者的辛苦,也呼籲照顧者應適時找尋社會資源,四周的朋友鄰居適時伸出援手是很重要的。而她也在自己的社群平台及電台節目不斷關注老年照護及安寧議題。
台灣失智症協會去年11月一項調查,民眾最希望政府做的是「對失智家庭照顧者的支持協助」,如何讓失智者能安心在原來生活的社區中,獲得有尊嚴、完善的醫療及生活照顧;同時家庭照顧者能獲得照顧訓練及支持服務,讓家屬能擁有足夠照顧知能面對疾病,這是台灣失智症協會與政府共同努力的目標。
同樣身為失智症的家屬,房婧如的哥哥房孝如,以一位非主要照顧者的心情分享他的「三不原則」:不過度補償、不過度自我膨脹、不要搞錯對象。長期在北部工作的他,因為距離因素未直接承擔照護責任,在父親失智後期,因父親疾病猜疑,導致父子間的摩擦。
他認為,有失智症的家庭,不要僅關注失智者的需求,更重要的好好關心主要照顧者,肯定主要照顧者的貢獻,家人同心協力以主要照顧者為核心,形成一個同心圓予以協助支持,避免讓失智症的妄想幻覺,讓家庭成員筋疲力竭,導致家庭最後分崩離析。
◎ 記者/曾金月報導 ◎ 圖片/台灣失智症協會提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