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T老師信箱/都是我把病毒帶進家門,害爸爸走了,我好難過、自責…

曾金月 報導 2021/06/04 13:42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爆發,全國三級警戒尚未解封,有民眾求助「T老師信箱」:都是我不好,不知道何時染疫,更沒想因此害爸爸去世,我好內疚、自責,怎麼辦?

 

根據統計,新冠肺炎已奪走國人至少166條人命,為了釐清感染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疫調時,常常是以「案號」來表示,常常可以在手板上看到案OOO與案XXX接觸感染,讓社會大眾清楚明瞭疫情的掌握狀況。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看更多:T老師信箱/救護車來來往往 悶在家越聽越心慌,我該怎麼做?

 

「但如果發生在同住家人時,這個案XXX可能會從『被害者』變成『加害者』。」中華民國臨床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林國勳指出,家中第一個感染者在心理上可能會有罪惡感,如果不幸又造成親人身故,他的情緒反應會更複雜。

看更多:家人確診後在家隔離 面對面一定要做1件事!患者多喝水、發燒藥備用

 

驟失親人的情緒反應

他說,一般人在面對親人突然離世,例如車禍,因為一時無法接受,常會出現一股失落感,然而正值防疫期間,如果染疫,同住家人又處於隔離狀況,無法見面,這種情況會更嚴重。

 

把病毒帶進家門的人,他的情緒反應可能會先出現「否定」,為什麼是我,是誰把病毒傳給我?接著「憤怒」,為何死的是我爸爸?「罪惡感」為何別人要傳給我,害我傳給家人?甚至出現「攻擊」別人的反應。

 

時間可以療癒一切

林國勳指出,從憤怒、憂鬱到復原(接受事實),隨著時間消逝,失落或創傷反應會漸漸消失。但每個人對創傷的反應不一,抗壓性高的人復原的時間較短。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不要把自己的情況套到親人身上

他也提醒,不要把自己的情況套在其他人身上。例如,不要以為自己沒事,就怪罪對方為何走不出來、一直悲傷。另外,有悲傷情緒的那位也不要因此以為「自己很糟糕」,有些人不說出來,是怕傷到別人,而不敢表達情緒。

 

多運動有2大好處

身心健康者有較好的復原力,林國勳建議,這時更需強迫健身活動,透過運動可提升身體的免疫力,又可轉移注意力,避免讓自己沉浸在不斷回想親人離世這件事。

 

要有病識感

但發現自己或家人如果整天不斷地掉淚,或傷心到失眠、老是想到要懲罰自己時,建議找專業醫師或心理諮商師協助,心理治療或藥物治療可以縮短復原的時間。

 

讓愛彌補、一起緬懷親人

疫情期間,萬一全家人都被隔離,又發生親人病故時,因為不能相聚,就連喪禮也不能舉辦。林國勳建議,當疫情解禁後,可以一起做的緬懷的行動: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全家人一起追憶:

不要單獨一人緬懷,這樣容易陷入罪惡感。

看更多:當愛人離去…無法忘卻的悲傷,用「思念」自我療癒

 

●分享美好回憶:

林國勳舉例,兒子某次開車載著爸爸與妻女出旅行,當時發生了什麼趣事等。

 

疫情在家悶得慌,心裡有話想說嗎?防疫期間,任何苦悶的心情或解不開的情節,都可以跟T老師講,健康2.0自組T老師國家隊,歡迎寄信到「T老師信箱」doctor@tvbs.com.tw 。

 

▶️更多【T老師信箱】系列文章點這裡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健康2.0》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如有疑似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0800-001922,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諮詢專家/林國勳心理諮商師

 

→字體放大好閱讀,收藏文章更便利!點我下載【健康2.0 APP】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

文章關鍵字: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他重大車禍身體沒事,生活卻滲入恐懼中…
icon
2021-02-18 11:26:16
延伸閱讀
為什麼女性離婚就是一個「失敗者」?背後原因好哀傷
icon
2019-11-22 13:03:25
延伸閱讀
愛在疫起時/染疫重症的公公即將遠行…感謝醫護讓她帶著家人做了這件事
icon
2021-06-04 11:37:18
延伸閱讀
樂觀特效藥!3種方法大腦釋放多巴胺 煩惱、憤怒、嫉妒都消失
icon
2020-06-05 11:55:00
延伸閱讀
壞情緒最傷身!憤怒易心臟病、常吵架復原速度慢 4件事讓身體變健康
icon
2020-06-05 11:23:00
延伸閱讀
三級警戒再延長至7月12日 陳時中曝決策原因
icon
2021-06-23 14:22:00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