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球獎新科視帝真田廣之未再走入婚姻?心理師解析唯有跟自我和解 才能再開始

2025年才開始,「真田廣之」(Sanada Hiroyuki)這四個字因他角逐美國金球獎視帝成功,締造亞洲第一人佳績,而在國際影壇聲名大噪!而他40歲開始學英文,試著走出演員框架,挑戰製作人任務,延伸他在好萊塢發展更寬更長的路,亦成佳話。粉絲們除了讚嘆他的認真與專業表現,也不免想要知道真實生活中,他的感情世界。
真田廣之受金球獎肯定的角色是主演2024年在美播出的日本歷史劇《幕府將軍》(Shogun)中,以德川家康為創作原型的男主角。在萬眾矚目的頒獎典禮上,體態精實,風采迷人,致謝感言英語流暢的他,完全看不出已有64歲,也看不到「另一半」跟他共享這份榮耀。根據外電報導,這位男主角在婚姻路上的確曾有一點坎坷,結束一段婚姻後,期間縱然有過演藝圈紅粉知己相伴相知,直到現在,他沒有傳出再婚的消息。
有過一段婚姻的人,多多少少對再步入婚姻感到猶豫嗎?心理師蔡宇涵分析表示,不管前一段婚姻關係裡,是誰造成了「走不下去」的局面,任何一方難免在面對過去的經驗時,自我產生衝突,導致個人長期處於後悔、愧疚或自我批評的負面狀態中,這對於建立新的穩定且健康的關係而言,的確有可能成為一種阻礙。
蔡宇涵認為,要跨越這道難關,關鍵在於學會與自我和解,並誠實地面對他人。
東方社會強調群體歸屬感與道德約束
相較於西方社會,蔡宇涵說,東方文化更加重視群體感和人際關係的互動。透過個人與群體間的隸屬關係,外在的道德觀念深入個體內心,進而形成一股自我約束的力量。當個人的過錯被公開揭露時,尤其是公眾人物,羞恥感便容易被引發,在自己的內心世界裡,極可能產生自我的負面批評。
逃避錯誤經驗 反映內心掙扎
蔡宇涵表示,一般來說,許多人對於犯錯會感到恐懼,在恐懼之後也會因為害怕重蹈覆轍而選擇不想重複一樣的生命經驗。當事人內心可能有更多不為人知的掙扎。精神科醫師Donald Nathanson在1992年提出「羞恥羅盤」(Compass of Shame)的概念,指出個人在感到羞愧時,會透過攻擊他人、逃避否認、自我攻擊或退縮躲藏等4種方式來緩和情緒。這些行為通常是非意識的防衛反應,目的是為了快速消除痛苦和恥辱感。
看更多:你要離婚?台灣離婚潮「每9.9分鐘一對」 婚齡達這年離婚率創新高
痛苦經驗導致長期迴避相關議題
俗話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痛苦的經歷會讓人無法再觸碰類似的生命議題。當捕捉到相似的表徵時,個體會迅速產生壓力反應。以婚姻為例,如果婚姻破裂的過程是痛苦的,而不是兩人都覺得愛已不在而協議分手,未來再進入婚姻可能會非常困難。有時難免浮出「我不配得幸福」或「我只會讓人傷心」的負面想法。
有時,當個人難以區分「單次事件」和「永久後果」之間的界線,也難以將行為錯誤與個人價值分開,所以有的人失去婚姻之後,也失去重心,否定自己。但真田廣之依然昂揚,站上世界舞台,傾全力在事業發展上,生活是有重心的。尤其要維持64歲還能有「型男」的體態,再再體現真田廣之自我要求之高,有目標、有生活節奏,目前有沒有婚姻,對他的影響還看不出來。
誠實面對錯誤是關鍵
蔡宇涵說,生命經驗在新舊交替中不斷更新,需要新陳代謝。當個人能夠誠實面對自己的錯誤,透過有意義的對話來釐清,便有機會與自我和解。唯有先與自我和解,才能重啟另一段關係,也才有可能深化雙方關係,相挺繼續前行而不再受前一次婚姻的影響,侷限了彼此。相信粉絲們是祝福真田廣之未來也能再找到對的人,相伴相扶持。
看更多:為了孩子延後離婚,真的對孩子好嗎?專家曝如果是「這種」情況 不如早點離
◎ 圖片來源/翻攝自真田廣之IG
◎ 諮詢專家/蔡宇涵心理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