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醫最推1運動延壽4.5年!每天15分鐘 防癌、預防糖尿病和心臟病

缺乏運動會導致癌症、心臟疾病、糖尿病等生活習慣病,以及憂鬱症和失智症等精神疾病的風險急速上升。有研究指出,每天運動15分鐘,可以減少14%總死亡、10%癌症死亡及20%的心血管疾病死亡,延長3年壽命。
每天快走20分鐘 延長壽命4年半
日本精神科醫師樺澤紫苑指出,運動量的標準,一般認為每天快走15~20分鐘,即可達到每天的最低運動量。實際上有研究顯示,每天快走20分鐘,可延長4.5年壽命。
看更多:走路不算運動?走幾步才能延壽?專家揭關鍵 做對才能防骨鬆、肌肉流失
每天快走15~20分鐘,對一般的上班族來說,輕輕鬆鬆就能達標。可是,這個標準對於年長者和在家遠距上班等足不出戶的人而言,肯定都達不到,尤其年長者一旦缺乏運動,最令人擔憂的就是會增加阿茲海默症和臥床不起的風險;如果超過1個月都沒有出門,也沒有運動,毫無疑問地身體肌力肯定會衰退,肌力一旦下降,想要恢復就沒那麼簡單了。
肌力變差才急著開始運動,很容易就會造成跌倒,跌倒會有骨折的風險,一骨折又得住院臥床好幾個星期,導致肌力下降得更快,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一跌倒就臥床不起的原因。
看更多:散步當運動還可以減脂?名醫教壯世代2訣竅提升「強心肺」效果
晨間散步好處多 從每天5分鐘開始
針對缺乏運動的情況,樺澤紫苑最推薦的改善方法,就是每天晨間散步5分鐘,「如果可以把時間拉長至15分鐘,當然最好」,不過一開始可以先從5分鐘做起就好。
散步的時間一樣,可是早上散步,具有刺激血清素分泌和重啟生理時鐘的效果,能使情緒穩定,白天充滿幹勁和活力,晚上睡得更熟,達到消除壓力的效果;而且曬太陽(接觸紫外線),能幫助身體合成維生素D,可預防骨質疏鬆症、提升免疫力。由此可知,晨間散步是個對健康十分有益的生活習慣。

有些年長者由於體力衰退,散步5分鐘就會喘得上氣不接下氣,可是獲得的運動效果,卻相當於年輕人散步10~15分鐘。倘若體力真的不允許散步,可以換個方式,在公園找張椅子坐下來,或是坐在家裡曬得到陽光的走廊或陽台,總之只要曬到太陽,就能達到刺激血清素分泌和重啟生理時鐘的效果。
樺澤紫苑建議,跟高齡長輩同住的人,不妨每天早上牽著長輩的手,一起出門晨間散步,不只能避免掉入照護地獄的深淵,對自己的健康也有正面的幫助。
◎ 本文摘自/《擁抱健康幸福人生,精神科醫師建議的理想生活指南圖鑑》樺澤紫苑 著
◎ 圖片來源/春天出版社.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