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歲蔡詩萍重新起跑!揭跑步背後的真正原因

台北市文化局長蔡詩萍年過半百,毅然選擇重新起跑,還當起艱苦的馬拉松新生,原因是健康問題與內心驅動,其實跑步是他這輩子維持最久的運動,讓他來分享如何愛上跑步的。
蔡詩萍愛上跑步 跟身體狀況有關
蔡詩萍小時候身形瘦削,母親常常心疼地摸著他的頭,感嘆因為孕期營養不良,且孕後缺乏奶水,只能用稀飯熬粥來餵他。雖然鄰居好心送來雞蛋幫助母親補身,但母親還是把蛋白攪拌進粥裡餵他。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蔡詩萍對雞蛋的味道產生了強烈反感,直到小學後才開始願意接受荷包蛋和煎蛋。這段嬰兒時期的經歷成為他的成長記憶。
在學校裡,蔡詩萍因為身材瘦小,無法接住同學丟來的強力皮球,總是被擊中,只能低著頭走到外圈,扮演砸球的角色。這也讓同學們對他有了刻板印象,認為他就是個文弱書生。然而,瘦小的身形在玩騎馬打仗遊戲時卻有了優勢,他能輕鬆騎在兩人架起的馬背上,成為衝鋒陷陣的騎手。
國中後,蔡詩萍開始對自己的身高和體型感到自卑,於是他開始自我調整,聽說刺激腳底能促進生長,他就削了幾段竹片,赤腳走來走去。此外,他也積極參與籃球運動,希望能長高,這段時間成為他人生中最狂熱的籃球時光。
蔡詩萍:沒什麼理由是不能跑步的
然而,相比其他運動,蔡詩萍持續最久的運動是「跑步」。在國高中時期的假日清晨,他常常帶著一本英文單字書或文法書,出門跑步。那時他並不懂得如何正確地跑步,只是穿上鞋子,開始跑,他經常沿著從家裡到茶業改良場的小路跑,偶爾會到山丘上,直到山頂,整個過程大約3公里左右。這段路線後來與他的父親牽狗散步的路徑重疊,父子兩人竟然在同一條路上走過不同的歲月。
高中時,蔡詩萍進入了新竹中學,開闊了眼界,參與各種運動,也深入學習文學、哲學與政治學。身高從國三的160公分左右,成長到接近180公分,雖然還是偏瘦。每年冬季,學校的越野跑訓練也成為他珍貴的回憶,與同學邊跑邊討論各種話題,甚至曾在跑步時與同學爭論王文興的《家變》一書。
看更多:這樣跑步最傷膝!9大錯誤跑姿 容易扭傷、小腿痛、足底筋膜炎
大學以後,慢跑依舊是蔡詩萍最簡單而實用的運動,他說,「悶了,出門跑;寂寞了,出門跑;吃多了,出門跑;心情沮喪,出門跑;總之,沒什麼理由不能跑步的」。
看更多:晨跑vs.夜跑 哪個更勝一籌?醫推薦1族群晚上運動改善睡眠質量
◎ 本文摘自/《我還在跑,沒時間變老:人生賽道的四十個擇學》蔡詩萍 著
◎ 圖片來源/翻攝自蔡詩萍粉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