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是吃出來的!高血壓一定要吃藥嗎?研究曝1方法血壓明顯下降

高血壓不只是個數字問題,更可能是無聲的殺手,長期侵蝕血管健康,直到某天釀成無法挽回的後果。初日診所內科暨減重專科醫師陳威龍表示,高血壓的成因有90%來自生活和飲食習慣,這也就是所謂的「原發性高血壓」。換句話說,大多數人的高血壓其實是可以透過飲食、運動和體重管理改善。只有約10%的高血壓是由腎臟病、內分泌異常等「次發性」因素引起,需要額外的醫療評估。
高血壓的隱形危機
許多人以為高血壓會讓人頭暈、頭痛,覺得「沒症狀就沒問題」,但事實上,絕大多數高血壓患者並沒有明顯症狀。等到血壓異常導致腦中風、心肌梗塞或主動脈剝離,才發現問題的嚴重性。
看更多:低血壓標準是多少?1表看懂低血壓心跳、症狀、原因與急救方法
陳威龍強調,高血壓不只是血壓問題,而是身體整體代謝失衡的結果。特別是腹部肥胖、胰島素阻抗、血脂異常、血糖過高的人,更容易罹患高血壓,這就是為什麼代謝症候群患者心血管疾病風險更高。
看更多:洗腎影響生活品質 遠離腎病有解方,從喝夠水開始!醫揭4穴位4藥材4要訣
減重是最有效的高血壓治療方式之一
很多人問,血壓高,需要馬上吃藥嗎?陳威龍表示,減重本身就是降血壓的治療方式。研究顯示,減少5%~10%體重,就可能讓血壓明顯下降。這不只是因為體重變輕,而是因為內臟脂肪減少後,胰島素敏感度改善、血管發炎降低,讓血管能更正常地擴張與收縮,減少血壓負擔。
看更多:鹽吃太多恐高血壓、胃癌、骨質疏鬆!這些隱藏高鹽食物少吃為妙
高血壓留意4重點
陳威龍指出,高血壓患者應注意以下幾個關鍵事項:
- 定期量血壓:不要等到有症狀才檢查,尤其是有家族史或已經肥胖的人,更應該養成定期監測的習慣。
- 飲食控制:減少精緻碳水化合物與過量鹽分,選擇富含鉀離子的食物(如小黃瓜、深綠色蔬菜)來幫助血壓平衡。
- 運動習慣:每周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慢跑)可以顯著降低血壓。如果已經有高血壓的人,必須注意運動強度,或是和醫師討論安排適合的運動。
- 睡眠與壓力管理:長期壓力大、睡眠不足,會影響交感神經,使血壓持續升高。
陳威龍強調,高血壓不是「突然來的」,而是長期錯誤生活習慣的結果。如果你或家人有高血壓,與其只關心數值,不如從現在開始改善飲食、運動和體重管理。因為,當你的身體真正健康了,血壓自然會恢復到該有的平衡狀態。
看更多:逆轉三高靠「3招」!營養師教你替換這些食物更健康 降血糖、控血壓沒煩惱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陳威龍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