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男童瘦身有成遇類固醇攪局 堅守2方法不復胖

8歲的李小弟1年前身體質量指數(BMI)已達肥胖等級,在全家總動員幫助減重之下,總算瘦身有成,不料去年10月突然罹患腎病症候群,必須長期服用類固醇治療,可能讓減重成果破功,所幸在用對方法的情況下,沒有復胖。
調整飲食搭運動瘦身成功
宜蘭羅東博愛醫院小兒科兼任主治醫師張雲傑說,現代人的飲食和生活習慣造就越來越多的小胖子,目前就讀小學三年級的李小弟就是典型的例子,7歲時BMI已達24.8,以兒童生長曲線來說明顯符合肥胖的等級,被家長帶來體位門診求助,希望讓體重回到健康的體位。
看更多:台灣兒童糖尿病發生率全球第一!何美鄉:再不作為恐成國安危機
張雲傑表示,李小弟剛來就診時飲食習慣不良、缺乏自信心,對運動也沒有興趣,院方請家人依照營養師為他規劃較為均衡的食物內容準備三餐,家長身體力行帶李小弟運動,跑步、游泳、打棒球樣樣來,李小弟從排斥到主動參與學校的棒球社,整個人變得較有自信,發現阿嬤幫他準備的飯太多還會提醒阿嬤,對於自己的飲食該吃多少變得更有概念。
不料李小弟去年10月突患腎病症候群,必須長期服用類固醇治療,類固醇可能帶來讓身體水腫、食慾大增的副作用,對於才瘦身有成的李小弟來說,用藥成為鞏固瘦身成果最大挑戰。
治療腎病症候群 長期用藥恐讓減重破功
羅東博愛醫院指出,腎病症候群是腎臟的腎絲球遭破壞,導致通透性增加,血中的蛋白質會從尿液流失,流失的蛋白質量多到一定的程度就會形成腎病症候群,因此腎病症候群主要的症狀是有蛋白尿,如果小孩尿液中有許久不消的細緻泡泡,就要提高警覺,其他常見症狀還包括下肢或眼周水腫,嚴重時還會有陰囊水腫或出現腹水、胸水,血液檢查會出現白蛋白降低和高血脂,有些患者會合併出現腎功能下降。
看更多:三酸甘油酯過高怎麼辦?一篇看懂原因、症狀與飲食和治療
腎病症候群的治療以高劑量類固醇為主,通常會在用藥1個月後逐漸減量,療程需要持續數月之久,且過程中可能復發,需要再反覆調整類固醇劑量。博愛醫院提醒,兒童發生腎病症候群的復發率很高,復發率會隨著年齡增長而下降。
健康飲食搭運動 用類固醇半年沒復胖
張雲傑表示,兒童減重最重要的是飲食和運動習慣的調整,幾個月來李小弟透過家長積極配合,改變了李小弟的生活型態,因此即便這半年來使用類固醇治療腎病症候群,所幸在持續鞏固既有的健康飲食和保持運動習慣的狀況下,體重維持穩定,沒有明顯水腫或復胖。
成人的減重除了調整飲食和運動,還可以靠藥物輔助,但張雲傑提醒,兒童和青少年的減重藥物選擇有限,最有效的還是飲食和運動,尤其有賴於全家人的積極配合,營造健康概念的生活環境,形成全家的共識,才是有助於兒童減重最根本有效的方式。
看更多:不只是水腫!腳腫背後可能隱藏的健康問題 單腳、雙腳腫處置大不同
◎ 圖片來源/宜蘭羅東博愛醫院提供
◎ 資料來源/宜蘭羅東博愛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