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日行萬步!各大科學研究發現走路「這步數」就能燃脂、降血糖

沒時間運動,也沒辦法日行萬步怎麼辦?醫師表示,走路是非常好的運動,能燃脂、降血糖、穩定胰島素,各大研究都推薦每日至少走8000步,就能得到各種好處。
每天走8000步就能燃脂、降低血糖、穩定胰島素
高雄初日診所減重專科主治醫師李思賢表示,現代生活繁忙,不是所有人都有時間每周運動3次,如果真的沒有時間運動,建議每日至少走到 8000 步。雖然走路的運動強度很低,會讓人懷疑效果,但事實證明「走路」本身不僅會燃燒脂肪、降低血糖、穩定胰島素,而且還是一種不會增加壓力荷爾蒙皮質醇的運動,對於睡眠障礙、焦慮、自律神經失調、多囊患者來說,都是非常有益的。
看更多:這運動改善下背痛很有效!提腳跟運動放鬆深層筋膜 輕鬆緩解腰痛、下背痛
高齡女性每天走7500~8000步有益處
但為什麼是走8000步?不是日行萬步呢?2019年刊登在《美國醫學會內科期刊》一篇研究,追蹤了16,741名平均年齡72歲女性(隨訪約 4.3 年)。結果發現,每日行走約4400步的組別,相較於僅走2700步者,死亡率風險降低約41%。隨著步數增加,死亡風險持續下降,直到每日約走7500步左右趨於平緩。該研究強調,對於高齡女性而言,每日走7500~8000步左右即已獲得最大生存益處。
60歲以上每天走6000~8000步,死亡風險最低
2022年刊登在《Lancet Public Health》文獻也分析彙整15個國際研究,共 47,471名成人。結果顯示,每日步數愈多,全因死亡風險愈低;但此關係因年齡而異。對60歲及以上的長者而言,隨著步數增加死亡風險持續下降,直到每日約走 6000~8000步的時候,趨於平台期(再增加步數,死亡風險下降幅度明顯減小)。
相較之下,對60歲以下成人來說,死亡風險下降的拐點在約每天走8000~10000步左右。說明年長者其實不需達到傳統的一萬步目標,在6000~8000步即已獲得大部分健康益處;而年輕族群則可從更高的步數中持續受益。
看更多:2時間點散步降低大腸癌!這運動避免大腸息肉復發 防腸癌最佳運動是它
高血壓患者每天走8250步心血管最好
至於步數和心血管風險的關係,2025年《BMC Public Health》研究中,針對1629名高血壓患者子群進行長期追蹤。結果發現,對於高血壓族群,每日步數與死亡風險呈明顯的非線性關係:全因死亡風險隨步數增加而降低,在每天約8250步達到最低並趨於平穩;心血管病死亡風險則在每天約9700步的時候達平台期。超過此步數範圍,額外的益處有限。研究結論指出,對已有慢性病(高血壓)的人群而言,中等水平(約8000步左右)的日行步數已帶來顯著的全因及心血管死亡風險降低。
70歲長輩每天走8000步防糖尿病
李思賢說,也有研究探討了步數和糖尿病的關係。2020年刊登在《BMC Public Health》的瑞典前瞻性研究納入了3,055名70歲長者,平均隨訪2.6年,期間有 81人新診斷糖尿病。分析顯示,每日步數越多,糖尿病發病風險越低,且關係呈非線性。從零增加到每天約6000步的時候,糖尿病風險迅速下降;繼續增加步數,風險以較緩速度下降,至約8000步時趨於平穩。
統計上發現,每日約4500步是區分高低風險的門檻,達到4500步及以上者,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比不足4500步者低59%。研究結論指出,最大健康收益其實在相對較低的步數就出現,且遠低於傳統的一萬步門檻,適度增加日常步行能有效降低糖尿病風險。
各大科學研究證實:長輩每天走8000步最好
李思賢說,多項科學研究證實「每天約8000步」是一個具有實證支持的活動量目標。總體來看,每日約走6000~10000步,健康益處最為明顯,可顯著降低全因死亡以及心血管代謝疾病風險,而超過此範圍後邊際效益漸趨減少。尤其對老年人,所需的門檻更低,而中壯年族群則可從更高步數中持續獲利,在8000步甚至一萬步左右才達到趨勢平緩。
每日8000步左右的步行量,落在科學證據支持的有益區間內,難度適中且足以帶來健康改善。李思賢認為,8000步適用於廣泛人群,不只是為了減重,對提升心血管代謝健康和降低死亡風險具有重要意義。
看更多:58歲蔡秋鳳最愛1運動凍齡!醫師證實:防糖尿病、失智症、強心肺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李思賢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