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減肥靠運動有效?吃減肥藥更快?醫破解迷思

減肥

郭庚儒 報導 2025/06/03 18:14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肥胖已成國人健康隱憂,近半數成年人肥胖,肥胖更會增加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多種疾病風險。要如何成功減重、不復胖?其實光靠運動難見成效,藥物也非首選。

 

近半數成人肥胖

現代人常因飲食失調和生活不規律,過重和肥胖的人口不斷攀升。根據2013-2016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國人成年人口過重及肥胖盛行率高達45.4%,相較於20年前調查32.7%、8年前43.4%為高。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三軍總醫院減重代謝手術暨體重管理中心主治醫師陳宣位指出,成年人過重及肥胖盛行率這20年來,已從3個成人1個胖,演變為現在近「2個成人1個胖」的嚴重程度了!

 

肥胖易罹多種病

「肥胖是一種慢性疾病。」陳宣位表示,根據研究統計,比起健康體重者,肥胖的人發生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血脂異常、關節炎及痛風的風險,超過數倍以上,世界衛生組織已將肥胖視為一種慢性疾病。

 

肥胖也會影響自信心,和自尊的低落有關。研究顯示,肥胖與低自尊的相關性,自兒童至青少年時期逐漸增強,且如同憂鬱,女性也較強,肥胖造成的問題常是身心靈全方面。

 

陳宣位認為,造成肥胖的原因,除了飲食和身體活動的因素外,也受到基因、心理健康和外在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往往不只是個人的問題。

 

在心裡層面上,肥胖或是體重過重的人,比其他人有更多機會出現心理困擾、情緒異常的症狀,這些症狀涵蓋了憂鬱症、焦慮症,或是出現大吃大喝的暴食問題,往往是心不寬才體胖,或是體胖帶來了更多情緒的負面問題,所以體重控制對個人的身心健康是重要且必要的。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看更多:做了減重手術竟還變胖!醫見1習慣搖頭:很危險

 

減重要靠飲食和運動

三軍總醫院減重代謝暨消化系微創手術中心主任徐國峯提到,減重的挑戰除了在生活習慣的自律困難外,更在於無法維持長期穩定的成果,大部分的人會經歷反覆的減重與復胖,文獻上對於體重循環並無一致性的定義,大部分的研究以減輕4.5公斤後又復胖為標準。

 

徐國峯強調,減重過程中應了解失敗的原因為何,避免重複一再的失敗。在飲食控制減重上,負能量平衡是必要的,一般以每周減輕0.51公斤為原則,即每周需減少35007000大卡的熱量攝取。

 

運動在健康維持上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想只靠運動達到減重的效果,卻相當的困難。徐國峯舉例,減少1公斤的體脂肪,需要多消耗掉約7700大卡的熱量,但慢跑1小時只能約消耗300400大卡的熱量。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但運動的好處是,可避免飲食控制造成的肌肉質量損失,同時增加身體肌力和胰島素敏感性,可改善節食造成的基礎代謝率下降。

看更多:日護理師狂瘦12公斤!靠這招瞬食減重 必吃2食物打造易瘦體質

 

減重一定要吃藥?

徐國峯認為,藥物介入不是肥胖治療的第一線考慮,只適用於肥胖的病人且經過飲食、運動治療、行為改變後,仍無法達到其目標體重減輕者,並經醫師詳細評估過後才適用。

看更多:瘦瘦針費用?副作用會罹癌?瘦瘦針使用方法和5禁忌全解析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三軍總醫院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