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總是容易累、睡不好?恐是「慢性疲勞症候群」纏身 專業問診才能對症下藥

梁萱琪 整理 2025/06/04 16:47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在現代社會中,許多人整天為了工作和家庭奔波,從而忽略健康。醫學上所說的慢性疲勞是指即使有充分休息,仍持續感覺身體疲憊、精神不濟,並影響日常生活與工作表現。若疲勞持續超過兩周,甚至長達數月,就需要特別留意,這可能與身體健康狀況有關。

 

「充足睡眠」是消除疲勞關鍵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部長顏啟華指出,對人體來說,最重要的休息就是睡覺,如果睡眠時間不夠、品質不好,都會影響到白天的精神。如失眠、夜尿症、攝護腺肥大、夜間疼痛、焦慮症、憂鬱等問題,都可能造成睡眠被打斷。此外,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也會影響睡眠品質,所以一定要確保良好的睡眠。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看更多:1病毒是癌症與免疫疾病幫兇!9成人體內潛藏 2方法抑制活化

 

「適度運動」可增進腦部功能 改善認知與前額葉循環

彰化秀傳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黃文謙指出,在相當疲累的狀況下,進行適度的運動對整體神經系統,包含腦部都相當重要。越來越多的文獻證據指出,適度的運動可以增進腦部功能,尤其在認知功能和前額葉循環上,都很有幫助。

 

「慢性疲勞症候群」難以診斷 腦霧注意力不集中為症狀

東元綜合醫院精神科主任楊錚宜提到,現在人由於生活忙碌,經常會在白天感覺到疲倦,也就是「慢性疲勞症候群」。患者會經常性且長時間感覺到很疲倦,即便睡覺起來也覺得身體還是很累,有時還會伴隨注意力不集中,或是覺得自己的腦袋沒有以前清楚,還有點像腦霧症狀。

看更多:熬夜、加班、壓力大?快吃5種營養素急救身體 常熬夜「1習慣」也很重要

 

排除生理性疲累 專業問診檢查有助對症下藥

成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王耀增指出,從醫療的觀點來看,如果不是因為工作、運動過度、壓力或作息不正常等造成的生理性疲累,就必須要先排除疾病引起的身體性疲累或心理性疲累。

 

如甲狀腺失調、睡眠呼吸中止症、心臟衰竭、慢性肺病、腎上腺功能不足、貧血、結核病、愛滋病等感染,以及焦慮、憂鬱等,都會造成長時間容易疲累。原因實在太多,需要透過專業問診檢查才有可能鎖定原因對症下藥。王耀增曾經有病人同時有貧血、焦慮,又透過睡眠多項生理檢查發現睡眠呼吸中止症,三者都需要適當處理,才有機會真正改善易累的狀況。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看更多:早餐怎麼吃才不會懶洋洋?營養師告訴你「這樣吃」 精神都回來了!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資料來源/TVBS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