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醫警告:熬夜後「這樣補眠」反擾亂生理時鐘!快吃2食物助快速恢復

梁萱琪 整理 2025/06/05 12:32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長期熬夜」已成為現代人生活常態,然而不良的睡眠習慣,卻可能引發嚴重健康問題。神經外科醫師指出,雖然熬夜有時難以避免,但透過科學的「補眠」方法,仍能有效降低熬夜對身體造成的傷害,還能預防長期睡眠不足帶來的健康風險,包括心血管疾病、免疫力下降及認知功能障礙等問題。

 

避免過度補償式睡眠 影響生理時鐘

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謝炳賢表示,許多人熬夜後傾向於隔天睡到中午甚至下午才起床,認為這樣能彌補睡眠不足。然而研究顯示,熬夜後最多只需比平常多睡12小時就足夠,過度補眠反而會擾亂生理時鐘,導致更強烈的疲憊感,陷入睡眠時間越來越不規律的惡性循環。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看更多:熬夜不只傷肝還「傷胃」!醫示警:睡不好當心免疫防線崩潰 害腸道菌相失衡

 

善用白天的短暫小憩 提升認知功能

針對熬夜後的疲勞感,謝炳賢推薦可用「微睡眠」作為恢復精神的有效方法。研究發現,午間進行1530分鐘的短暫睡眠,可以顯著改善認知功能、提高警覺性,並降低疲勞感,尤其是小憩時間控制非常關鍵,若超過30分鐘可能進入深度睡眠階段,醒來時反而會感到頭昏腦脹,且小憩應在下午3點前完成,以免影響晚上的睡眠品質。

 

多吃色胺酸食物 幫助身體快速恢復

謝炳賢強調,熬夜會導致身體代謝異常和荷爾蒙失調,適當的飲食調整能幫助身體更快恢復。首先,應避免過量攝取咖啡因,雖然咖啡因能暫時提神,但會干擾睡眠品質,讓人陷入「疲倦咖啡睡不好更疲倦」的惡性循環。

 

他建議,熬夜後多攝取富含色胺酸的食物,如香蕉、牛奶、雞肉等,這些食物有助於合成褪黑激素,改善睡眠質量,同時應補充鎂(堅果、全穀類)和B族維生素(綠葉蔬菜),幫助神經系統恢復正常功能。

看更多:熬夜為什麼毋湯?名醫揭它會形成2大病灶 快戒掉!

 

營造理想睡眠環境 提升補眠質量

謝炳賢提醒,熬夜後的補眠質量尤為重要,創造一個黑暗、安靜、涼爽的睡眠環境,能讓深度睡眠的時間最大化。建議民眾在睡前1小時,應減少藍光接觸,包括手機、電腦、電視等,因為藍光會抑制褪黑激素分泌,干擾睡眠。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此外,應避免在床上滑手機或工作,讓大腦將床與睡眠建立聯結。謝炳賢也推薦使用眼罩、耳塞或白噪音,幫助屏蔽環境干擾,更快進入深度睡眠狀態,提升整體睡眠品質。

看更多:我是「熬夜」還是「晚睡」?中醫教你分辨兩者 這時候睡覺才對身體最好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資料來源/謝炳賢醫師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