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腫成「麵龜」!醫教2招預防膝蓋積水復發 膝蓋腫用對冰敷熱敷很重要

「膝蓋積水」可能是關節發炎、運動傷害或退化性關節炎的警訊,千萬不容忽視,需要用適當的照護方式來緩解症狀,避免問題惡化,若膝蓋腫脹持續超過一周,或積水情況反覆發生,應盡快尋求醫師幫助,避免影響生活品質。
膝蓋積水成因多 多與關節壓力大有關
骨科醫師陳鈺泓指出,膝關節內的關節液原本具有潤滑和保護作用,但當膝蓋受到過度使用或傷害時,這些液體會異常增多。膝蓋積水的主要成因之一就是關節承受過大壓力,當出現腫脹或疼痛症狀時,應立即避免長時間站立、爬樓梯或蹲跪等動作,給予關節充分的恢復時間。若持續過度使用受傷的關節,不僅會加劇發炎情況,長期下來還可能影響日後的活動能力。
急性期先冰敷 再用熱敷促進血液循環
陳鈺泓提到,針對膝蓋積水的居家照護,「冰敷」和「熱敷」是常見的緩解方法,但兩者使用時機大不相同,在急性期出現紅、腫、熱、痛等明顯發炎症狀時,應優先選擇「冰敷」,來消炎並減輕腫脹感,每次建議進行15至20分鐘,一天重複2至3次。
待1至2天後,當發熱感消退,則可改用熱敷來促進血液循環,加速關節液的吸收並舒緩不適,若經過冰敷或熱敷後疼痛仍持續存在,建議民眾應盡早就醫檢查,以免延誤病情。
看更多:下雨天膝蓋就開始痛?中醫教你從「氣血」治關節炎 快按摩4穴位緩症狀
膝蓋積水不一定需要抽取治療
許多人認為膝蓋有積水就必須將其抽出,但實際上並非如此。陳鈺泓指出,關節液本身具有保護作用,若積水程度不嚴重,通常透過適當休息、物理治療及藥物控制,身體會逐漸代謝並自行吸收這些多餘的液體。
但當關節內積水過多,導致關節僵硬無法活動、腫脹嚴重且長時間未消退,或懷疑有感染或出血情況時,醫師才會考慮抽取積水,並進一步檢測是否存在其他疾病問題。
看更多:別等膝蓋退化才保養!6營養減少關節發炎、磨損 鮭魚、堅果、海藻都有用
強化肌力與適當運動 可預防積水復發
陳鈺泓建議,若膝蓋積水反覆發作,代表關節已存在慢性問題,應採取更積極的預防措施,可以強化股四頭肌來預防,如靠牆深蹲或抬腿運動,能有效增強膝關節周圍的肌力支撐。在運動選擇上,應避免在硬地面上進行高衝擊活動,改為游泳或騎腳踏車等低衝擊運動,這些方法都能有效減少膝蓋壓力,降低積水復發的機率。
他也特別提醒,若膝蓋腫脹持續超過一周,或積水情況反覆發生,應盡快尋求骨科醫師評估,以避免關節問題進一步惡化,影響生活品質,透過及早介入與適當治療,大多數膝蓋積水問題都能獲得有效改善。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陳鈺泓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