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血糖都降不下來?原來你吃的「鹹食」比甜食可怕!6大隱藏糖陷阱

丁彥伶 報導 2025/06/10 10:00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你以為不吃甜食就能穩血糖嗎?一位糖尿病患者三年來「滴糖不沾」,血糖卻一直很失控。榮新診所營養師李婉萍深入追問,才發現患者血糖不穩的真正兇手竟然是日常中常吃的「鹹零食」。營養師提醒,許多看似無害的食品,其實藏有驚人糖分,是血糖飆升的「隱形殺手」。

 

三年不吃甜竟無效?關鍵藏在「鹹食」陷阱

李婉萍日前在節目《健康零距離》中分享一位糖尿病患的案例。她指出,該患者為了控制血糖,三年來拒吃任何甜食,但血糖仍起伏不定。經過詳細飲食紀錄與詢問後,才發現兩種看似健康的食物,正是讓他血糖失控的主因。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看更多:孫協志驚傳恐罹糖尿病!血脂也偏高 急做1事控血糖降血脂

 

蜂蜜調味愛玉:天然糖≠低糖

第一個血糖陷阱是「蜂蜜調味的愛玉」。患者雖然沒加砂糖,但看許多介紹都是蜂蜜有多種好處,誤以為蜂蜜是天然糖就沒問題。李婉萍說,蜂蜜雖然天然,但升糖指數也很高,對血糖影響不亞於一般的添加糖。糖尿病患若沒精確控制用量,長期食用仍可能導致血糖波動。

 

牛肉乾含糖如飲料!一包竟含15顆方糖

第二個意想不到的「高糖食物」是牛肉乾。該患者愛吃牛肉乾,李婉萍指出,台灣人愛吃「鹹中帶甜」的口感,也就是俗稱「不死鹹」,連牛肉乾也都加了很多糖調味。據她參考患者常吃的牛肉乾,發現他愛吃的牛肉乾品牌,一包200、300克牛肉乾竟含高達15顆方糖的糖量(75克),相當於一杯含糖飲料,卻因口味鹹而容易被忽略。

 

鹹食不等於低糖!6大隱藏糖食物排行榜

知名食品廠營養師邱璟瑞強調,很多人只注意甜食,卻忽略了藏糖量驚人的「鹹食與加工食品」。以下是常見的高糖陷阱:

 

1.滷味、鐵蛋、滷豆干

邱璟瑞營養師說,滷製品是台灣人常見的小吃或配菜,但為了讓味道更香濃,滷汁通常加了大量糖。「不論是滷蛋、鐵蛋還是滷豆干,都可能因濃縮滷汁而累積驚人糖分。」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2.蜜汁肉乾與豆乾

除了牛肉乾,蜜汁豬肉乾每100克就含有30克糖。常見的沙茶豆乾、辣味豆乾等零食類食品,每100克熱量也高達300~400大卡,其中糖分占比不容忽視,容易讓人一邊追劇一邊爆血糖。

 

3.能量棒、燕麥棒

很多人運動後愛吃標榜健康的「能量棒」、「燕麥棒」也是高糖食物。邱璟瑞指出,這些產品常使用蜂蜜或麥芽糖來黏合穀物與堅果,像杏仁口味和可可口味能量棒,每100克糖量達34~36克,與一罐含糖飲料差不多。

 

4.醬料:番茄醬、沙茶醬、辣椒醬

一般常用的市售辣椒醬,一匙(約18克)就含有9克糖!番茄醬也是每100克含糖22克。即使是料理用的沙茶醬或醬油膏,也多為提升風味而加入糖分,長期使用將使血糖不知不覺上升。

 

5.加工肉品:香腸、臘肉、肉鬆

李婉萍提醒,台式香腸與臘肉等加工食品,製作時常添加糖來增加風味與保存性,卻少有人留意糖分。而肉鬆、貢丸甚至火鍋料,也可能添加糖來提味,對血糖控管是一大風險。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6.外食菜色:糖醋排骨、東坡肉、宮保雞丁

邱璟瑞提醒,常見的糖醋類、勾芡類菜餚,甚至東坡肉、宮保雞丁等,都含糖量高,外食族尤其要注意。這類菜色雖然不甜,但烹調時多會加入糖與勾芡粉,增加血糖負擔。

看更多:糖尿病、75歲以上應補維生素D!最新指引:免檢測直接補

 

控糖祕訣:從「原型食物」與「天然風味」下手

那麼,想吃好吃的料理又不讓血糖飆升,有解方嗎?

 

邱璟瑞營養師建議,控制糖分的同時也能保留美味,祕訣在於「善用酸味與天然甜味」。他推薦幾個實用技巧:

 

  1. 用酸代甜:料理時可加檸檬汁、醋、番茄,藉由酸味提升整體風味,減少糖的使用。
  2. 水果泥入菜:仿效韓國人的做法,將梨子泥或蘋果泥入菜,以原型食物的天然甜味替代砂糖。
  3. 香料調味:多使用九層塔、迷迭香、羅勒等天然香料,讓料理更香、更有層次感,降低對糖分的依賴。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學會看標示、懂成分,控糖不是難事

兩位營養師都提醒,糖尿病患最重要的是要學會閱讀營養標示,了解食品成分。很多人以為只要避開甜食就能控制血糖,但事實上,許多食品藏糖不露痕跡,不細看就會中招。

 

營養師也提醒,血糖控制並不是全然禁糖,而是要有策略地選擇食物,理解每一口吃下肚的內容。尤其加工食品與調味品,是糖尿病人最容易忽略的地雷區。

看更多:一運動血糖就變高怎辦?挑對時機3原則 安全運動降血糖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 諮詢專家/李婉萍營養師.邱璟瑞營養師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