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對水果防大腸癌!研究曝:每天早餐吃它 促排便、護腸道健康

近期研究發現,每天早餐吃2顆奇異果,持續4周,有助於每周增加1.5次排便次數,由於奇異果富含維生素、礦物質、酵素以及豐富水分,能增加糞便體積、軟化糞便、促進腸道蠕動,還能增加腸內益生菌生活環境。
奇異果助排便營養師教你這樣吃
王聿靖牙醫師每天早上都會準備奇異果給自己與家人吃,她認為,腸道經過晚上睡眠休息,在一天當中的第一餐加入水果,可以適當補充水分,以及纖維、維生素等。而纖維可以促進排便。
彰化秀傳醫院大腸直腸科主治醫師陳重均表示,除了奇異果之外,日常飲食中還有許多可以促進腸道健康的食物,例如全穀類、綠色蔬菜、水果、優格,或是可以增加益生菌攝取。多樣化攝取這些食物以及搭配充足水分、規律運動,都是有助於腸道健康的方法。
成大醫院家庭醫學部黃育柔醫師提醒,依照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以年紀性別區分,成年人建議每天大約20至35公克的膳食纖維,而台灣腸道醫學會則建議食用含高水溶性纖維、低腹敏的水果,比如早上1至2顆的綠色奇異果,有助於維持腸道功能。
水果助腸道健康營養師教你挑
中山醫學大學營養學系兼任助理教授廖誼青表示,攝取富含纖維、抗氧化物與多酚的水果,能夠強化免疫反應、抑制發炎,並維持良好的腸道菌相。其中,莓果、蘋果、香蕉和柑橘類水果能調節腸道微生物組成,改善發炎性的腸道疾病。
即便水果普遍被認為有益健康,但像腸躁症患者攝取高含量單糖、雙糖、寡糖和多元醇的水果,可能會加劇症狀。廖誼青指出,果糖不耐症患者在攝取富含果糖的水果,例如蘋果和梨子的時候,可能會出現腹脹、腹痛或腹瀉等不適症狀。建議這類的患者盡量避免果糖含量比較高的水果。
看更多:坐著好好的,站起來就頭暈?「站起來血壓升高」恐中風、心臟病
腸道保健有撇步
除了水果,維持腸道健康該怎麼吃?東元綜合醫院腸胃肝膽科主任鄧堯州建議,如果真的很餓,還是可以吃一點比較富含膳食纖維的宵夜,就是比較偏向植物性的食物。維持良好的腸道菌叢,就是要從日常生活的飲食、作息做起,盡量睡眠充足、多運動,盡量不要有慢性壓力。
台大醫院肝膽腸胃內科主治醫師張為淵強調,多運動、多喝水,養成正常的排便習慣。目前研究顯示,某些食物的確是會促進大腸息肉生成,比如說煙燻食物、過多的紅肉等。
台北秀傳醫院營養師仝欣卉指出,低GI水果,像是奇異果、莓果、蘋果,不只可以穩定血糖,也因為富含水溶性纖維,所以可以讓腸胃道蠕動,排便更順暢。
醫師提醒,早餐可以使用提升腸道通暢的水果,比如說奇異果,它可以透過纖維、酵素與抗氧化機制,調整腸道菌相,務必規律飲食、適量水分、按時運動,重視健康作息,才是守護腸道與整體健康的根本。
看更多:2025小暑節氣:小暑意思、習俗禁忌、養生吃法與開運一次看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TVB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