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熱呼呼進冷氣房小心神經「凍未條」!4招保護神經健康

戎華儀 整理 2025/06/25 17:22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夏天天氣炎熱,讓人想多待在冷氣房久一點,有研究發現,經常進出冷氣房內外、氣溫相差8℃,就會讓神經血管不斷收縮又擴張,久而久之會發生「溫度敏感神經病變」,每年夏天約有15%的人會有對溫度變得極為敏感的不適症狀。

 

夏天15%的人溫度敏感神經病變

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謝炳賢指出,長期反覆進出冷熱溫差超過8℃的環境,神經血管會像橡皮筋一樣被反覆拉扯,例如從35℃的室外進到18℃的冷氣房,會讓手腳末梢特別脆弱的微小神經纖維等周邊神經承受極大壓力,長期下來會發生溫度敏感神經病變,會有手腳異常麻刺感、燒灼感、刺痛、對溫度變得極度敏感的症狀。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看更多:華航董座謝世謙昨出席活動今猝逝 醫提醒避免「這狀況」造成心肌梗塞

 

有統計指出,每年夏天約有15%的人有溫度敏感神經病變,只是多數人以為只是暫時的不舒服,並未重視。

 

長時間溫度過低 恐傷自律神經

謝炳賢說,溫差過大傷害神經的原理,是因為室內溫度低於26℃時,血管急速收縮,大腦供血減少20%,會引發頭痛、頭暈、注意力不集中,持續2、3周就可能導致自律神經失調,會出現心悸、失眠、焦慮等症狀。

 

吃冰、長時間在靠近冷氣出風口的地方乘涼,冷空氣直接接觸臉部的三叉神經末梢,或冰冷食物刺激口腔內的神經終端,都可能觸發三叉神經痛急性發作,稍微輕輕觸碰臉部就會痛到難以忍受。

看更多:三叉神經劇痛起來想罵人!中醫曝維生素B群沒吃夠 按壓4穴位可緩解

 

太熱流失電解質影響神經功能

同時,在室外溫度達35℃以上的環境持續活動超過30分鐘,高溫會讓身體大量出汗,造成鈉、鉀等電解質嚴重流失,干擾神經傳導,神經細胞缺乏電解質維持正常的電位差和訊息傳遞,肌肉劇烈疼痛、不自主抽搐等症狀就是神經系統發出的熱痙攣警訊,若不即時解決,會發展成熱衰竭,甚至熱中風,有致命危險。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減少溫差傷害神經4作法

要避免進出溫差大的環境造成神經受到傷害,謝炳賢建議採取以下作法:

  • 冷氣設定在26~28℃,盡量避免室內外溫差超過8℃。
  • 戶外活動後補充電解質:目的是預防神經傳導異常,因此不建議只喝水。
  • 避免溫度衝擊:從戶外進入冷氣房前,先在緩衝區域待5~10分鐘,讓身體逐漸適應。
  • 在冷氣房也要活動:每30分鐘起身活動3~5分鐘,促進血液循環。

看更多:6成以上熱傷害為壯年男性!「涼補心」預防熱傷害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謝炳賢醫師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