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內障一定要手術?人工水晶體怎麼挑?醫師全解答
隨著年紀的增長,視力逐漸模糊是許多人面臨的問題。眼科醫師謝旻蒼受邀至網路節目《如果云知道》,與主持人鄭凱云討論白內障相關議題。他指出,根據統計,超過50歲的人有60%罹患白內障,60歲以上更高達80%,這個比例相當驚人。
未治療白內障恐增加失智風險
謝旻蒼提到,根據美國醫學內科雜誌的研究報導,有接受白內障手術、視力恢復的老年人,罹患失智症的比例會比未治療、視力模糊的老年人降低30%。主要原因是視力模糊會導致外在環境、人事物對大腦的刺激減少,可能產生退化及認知功能問題。此外,視力不佳也可能影響與家人、朋友的溝通,導致不願出門,心情沮喪憂鬱,進而惡化失智症狀。
白內障可能導致跌倒及髖關節骨折
謝旻蒼表示,視力模糊的白內障患者常因看不清楚而跌倒,若同時有骨質疏鬆問題,更容易發生髖關節骨折。髖關節骨折修復需要一段時間,可能導致長期臥床,活動力和抵抗力下降,死亡率甚至高達20%。
看更多:點藥水就能治療白內障?醫破解治療迷思 「這個」是唯一有效治療手段
白內障應及早治療 勿等過熟
對於「白內障要等到熟了才能開刀」的說法,謝旻蒼認為這是錯誤的迷思。他解釋,白內障放到過熟會產生併發症,如青光眼、葡萄膜炎等,且水晶體變硬會提高手術風險,影響術後效果。若視力已經差到影響日常生活,如無法工作、騎車或開車等,就應該至醫療院所評估是否需要治療。
白內障治療需更換人工水晶體
許多人會詢問是否可以僅靠點眼藥水治療白內障,謝旻蒼指出,白內障的形成原因是眼睛裡的水晶體出現混濁,就像相機鏡頭的玻璃出現刮痕和霧化,無法逆轉。點眼藥水頂多只能延緩白內障惡化,無法解決視力模糊問題。最終還是需要取出混濁的水晶體,植入人工水晶體取代原有水晶體的功能,才能恢復視力。
看更多:換人工水晶體視力還是霧茫茫?醫解:不是復發 有5種可能
人工水晶體選擇須依日常需求而定
人工水晶體的種類眾多,從健保到自費,價格從幾萬到十幾萬不等。謝旻蒼表示,水晶體的選擇並非越貴越好,而是要看個人的日常生活所需。水晶體可分為單焦點、延焦段和三焦點。健保水晶體屬於球面單焦點,缺點是會產生球面相差,如透過水晶球看物體,周邊會變形,且夜間可能有眩光問題,適合較常待在家、鮮少出門的老人家使用。
自費的單焦點水晶體則是非球面,可減少球面相差,周邊較不會變形,適合已習慣戴眼鏡、可接受戴老花眼鏡的族群。延焦段水晶體的焦點落在50至75公分,可看電腦、儀表板,甚至較大字體的iPad,適合族群相對廣泛,如上班族需要看電腦,又突然需要看遠方的情況。
三焦點水晶體的焦距更近,可看手機、書籍等,但最大缺點是夜間容易有眩光問題,影響夜間駕駛,如騎車或開車時看車燈會看不清楚,周邊物體也會受影響,不建議有夜間駕駛需求的人使用。此外,散光度數若達一定程度,沒有矯正會導致看遠物體有疊影,影響視覺品質,需要在水晶體選擇上一併矯正。
看更多:最懂人工水晶體官員用那種水晶體?白內障年輕化 食藥署官員選這種人工水晶體
現今白內障手術恢復期大幅縮短
現今白內障手術多採用超微創方式,傷口僅2至2.5毫米,恢復速度快,手術時間約15至30分鐘。健保建議兩隻眼睛的手術間隔兩周,觀察第一隻眼睛穩定後再進行另一隻。術後一兩周內傷口即可復原,但切記不能碰撞眼球、揉眼睛,也不能讓水流進眼睛,並要按時點眼藥水。
三高及心血管疾病患者應控制後再手術
若有高血壓、糖尿病問題,應特別注意並告知醫師。手術時可能因緊張使血壓升高,引發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等問題,建議先將血壓控制穩定再進行手術。血糖也會影響術後傷口復原,應盡量維持在安全範圍內。
看更多:50 歲以上逾6成白內障 揉眼睛也是原因!醫揭:血糖失控白內障風險升
◎ 諮詢專家/謝旻蒼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