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肩手「不舉」超痛!醫勸務必做好復健動作 以免痛更久
五十肩是很多中壯年人可能遇到的困擾,連有特定運動習慣的年輕人也可能發生。新光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廖振焜提醒,不論用哪種方式治療五十肩,務必積極做復健動作,以免惡性循環好得慢。
次發性五十肩 不是壯齡族群專利
廖振焜說,五十肩又稱為「冰凍肩」,通常僅發生在其中一側的肩膀,可分為「原發性」和「次發性」兩種,原發性五十肩常見於年齡50歲左右的壯年族群,發生的原因不明;次發性五十肩則是任何年齡都可能發生,通常是因運動傷害或經常性做特定的動作,例如搭車拉手拉環、睡覺時習慣把手臂舉起來等,導致肩部的肌肉組織發炎所致,夜間因為沒有其他動作影響患者的注意力,因此容易感覺在夜晚睡覺時隱隱作痛。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醫學上觀察發現,糖尿病和內分泌疾病患者,罹患五十肩的機率高於一般人,有的人是因為發生五十肩症狀,進而才觀察到其實已經有糖尿病;也有的人是先罹患糖尿病,後來才得到五十肩。
會造成五十肩的運動和運動傷害,廖振焜舉例,例如打棒球、壘球、羽球、網球,都會有需要把手臂舉到高度超過肩膀的動作,容易使旋轉肌袖與肩胛骨相撞,次數過多就可能造成旋轉肌袖、關節唇、肩鎖關節破裂,傷勢帶來的疼痛通常讓患者不敢動到患部,進而使得傷口沾黏,形成次發性五十肩。
五十肩病程有三階段
廖振焜表示,五十肩的病程通常有三階段:
- 會疼痛6個月,最長到8、9個月都有可能。
- 比較不痛,但肩膀活動度受限,手臂舉高到60~120度就會痛,嚴重的人幾乎整隻手臂都抬不起來,必須用另一隻手撐住,這段過程長則6個月至1年。
- 進入恢復期,約半年後會慢慢自行恢復。
廖振焜指出,原發性的五十肩雖可慢慢自行恢復,但需要的時日至少要1年半以上,會造成患者的痛苦和生活不便,不論採用哪一種正規方式治療,如果沒有做好復健動作、訓練肩部肌肉組織前、後、左、右、上、下等6個方向的活動自由度,都無法在短時間內盡快恢復。
看更多:五十肩睡不好 側睡會造成五十肩?醫授五十肩不痛睡法 1睡姿不建議
如果是其他傷害造成的次發性五十肩,務必先治療完真正造成傷害的根本原因,才能如同原發性五十肩一樣做後續的復健治療,否則無法根治。
熱敷、震波還不夠 循序漸進做復健動作最重要
復健過程最容易令五十肩患者感到痛苦的,是因為怕痛,不敢做復健動作;做了會痛,不做復健又會更痛。因此廖振焜建議患者,以循序漸進的方式每天多增加練習關節可活動角度,無須過度,以免形成二度傷害,每天多一點,就可以慢慢增加肩關節活動度,只要可以活動的角度和不會痛的另一邊肩膀一樣,就代表五十肩的活動度已經練回來了。
廖振坤說,要加速五十肩的復原,西醫和中醫治療方式很多,例如中醫的針灸、民俗療法的刮痧、推拿、按摩,或是西醫物理治療的熱敷、震波治療,能提供的幫助都是止痛為主;西醫還有自費的吃葡萄糖胺、打玻尿酸、血小板濃縮液、葡萄糖增生療法,原理大多是幫助修復肌肉組織;健保給付的則是打類固醇,功能是可以在2、3天內快速消炎,通常只有打第一次有效,因此須謹慎考慮使用時機。
看更多:網紅486先生肩膀沾黏動手術嘆「超多自費」!平常多做1動作可預防
◎ 攝影/江俐儀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諮詢專家/廖振焜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