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走路關節就喀喀響、關節痛 關節壞了要換關節嗎?醫教5招搶救關節免開刀
當身體一動,關節就發出喀喀聲時,是關節壞了嗎?桃園長庚醫院副院長蔡文鐘提醒,關節一動就發出聲音不一定是關節出問題,但如果關節常發出聲音,又常合併蹲不太下去,而且又經常痠痛,小心,這種關節喀喀聲可能是退化關節炎的前兆。
關節喀喀響可能是軟骨摩擦或氣泡破裂聲
蔡文鐘說明,關節在活動時發出「喀、喀」聲,可能源自於關節內軟骨的摩擦,或是關節內氣泡破裂所產生的聲音。此外,關節外的肌腱摩擦也可能導致類似的聲響。因此,關節卡卡響並不一定意味著關節出了問題。
看更多:補骨密度、防骨鬆必做4件事!這些養膝食物護膝蓋、減少關節損傷
然而,如果關節經常發出聲音,並且常合併蹲下困難、經常痠痛等症狀,就可能是關節退化的徵兆。蔡文鐘解釋,關節內含有關節液,而人體會產生許多氣體,其中以二氧化碳最為常見。當關節腔內壓力下降時,滑膜腔內容易形成小氣泡,因而偶爾會發出聲音。
但他也提醒,關節滑囊要產生小氣泡需要一定的時間。如果每次坐下或蹲著站起時,關節就發出喀喀聲,就需要小心可能不僅僅是氣泡問題而已。
關節退化常見症狀
蔡文鐘列舉了關節退化的常見症狀,包括:
- 膝關節緊繃感。
- 晨起或久坐後出現關節僵硬。
- 行動時關節卡卡的,靈活度降低。
- 關節喀喀聲的頻率增加。
- 經常感到關節輕微發熱。
- 關節出現輕微發炎、腫脹。
- 走動時有疼痛感。
他表示,退化性膝關節炎通常是長期過度使用膝關節後引起的,會導致關節軟骨磨損,進而引發疼痛和僵硬。日常活動中,如果需要經常搬重物或頻繁上下樓梯,都可能加速關節的退化過程。
看更多:「膝蓋啪啪響」解密!三種聲音揭示關節問題 這種聲音恐代表軟骨磨損
關節疼痛影響生活品質
關節疼痛不僅會影響日常生活,嚴重時甚至會因為蹲下、起身就感到疼痛,爬樓梯不舒服,進而限制個人的行動能力,無法到達沒有電梯的二樓以上的場所。
非藥物治療可緩解關節退化
蔡文鐘指出,許多被診斷為「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都擔心可能需要開刀或換關節。但事實上,在關節退化的初期階段,除了藥物消炎止痛外,還有許多非藥物治療方法可以緩解症狀,包括:
- 熱療:可減輕疼痛。
- 超音波治療:可促進深層組織修復。
- 運動:如強度適中的有氧運動、股四頭肌強化運動,有助於維持關節靈活性,支持肌肉強度,減輕關節壓力。
- 使用拐杖或助行器:可有效減緩症狀,延緩病情惡化。
口服藥物治療也能有效控制發炎、防關節破壞
對於擔心服用消炎止痛藥、肌肉鬆弛劑等西藥會傷腎的患者,蔡文鐘解釋,配合適當的藥物治療,如常見的「乙醯胺酚」和「非類固醇抗發炎藥」,都可以有效減輕疼痛和控制發炎,避免關節進一步破壞。
即使口服藥物反應不佳,並合併劇烈疼痛時,也可以考慮局部注射類固醇。蔡文鐘表示,現在在門診中,醫師可以透過超音波引導下進行注射,提高類固醇注射的準確性和效果。
其他治療方法可緩解急性疼痛
對於擔心急性疼痛難以快速減輕的患者,蔡文鐘建議可以透過其他治療方法,例如「體外震波治療」和「關節內注射」。其中,注射玻尿酸可以改善關節的潤滑性、減少摩擦並舒緩疼痛;而注射自體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也能夠有效促進組織修復和緩解疼痛。
關節退化可透過運動和輔具延緩
蔡文鐘提醒,雖然關節經常發出喀喀聲可能透露出關節退化的徵兆,但不需要過度擔心。透過減重、運動、選擇能分擔關節壓力的鞋墊,同時進行肌力和關節靈活度的運動,都可以延緩關節退化,維持健康的關節功能。因此,不必擔心一定要開刀或換關節。
看更多:7旬婦膝蓋軟骨磨光光痛到走不了 換人工膝蓋後做好「這件事」行動自如
◎ 攝影/江俐儀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諮詢專家/蔡文鐘醫師





